11月2日是QFII、RQFII新規實施后的首個交易日,瑞銀證券成功完成了多筆QFII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該公司QFII業務主管房東明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規的實施將吸引更多類型的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希望相關配套細則盡快落地。
房東明介紹,11月2日,瑞銀集團將其QFII賬戶所持有的部分A股通過瑞銀證券出借,完成的多筆交易涵蓋滬深主板與創業板股票。他表示,自《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9月25日發布以來,瑞銀證券的團隊即對此項業務作了充分的準備,在新規正式實施后率先開展了轉融券交易。未來,瑞銀方面還希望能實現股票的借入,以及參與新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房東明認為,QFII新規會給市場帶來兩大變化:一是客戶類型增加,二是產品需求增加。
自QFII制度實施以來,在過去的十余年中,主要的參與者是側重于中長期投資的國際機構。而此次新規實施后,將有更多的中短線投資者進入,如量化基金、對沖基金,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做市商等機構。
就產品需求來說,QFII除了會買賣股票、債券,還會參與境內的IPO、大宗交易、定增等,他們對投資科創板也很有興趣。此外,對新三板的投資也在放開,不過QFII對這一市場的投資需求還不是很緊迫。
房東明表示,目前外資機構持倉的70%來自滬深港通渠道,另30%是通過QFII渠道。而外資機構的日常交易量有90%集中于滬深港通,僅有10%是使用QFII賬戶。此次,QFII新規在很多領域實現了突破,包括資質簡化、投資范圍擴大、資金進出更便利等。因此,對境外投資者來說,QFII渠道的吸引力加大了。同時,市場還需要實施細則的落地并開放更多投資品種。
房東明認為,如果QFII的規則系統與滬深港通相似的話,則其吸引力會大大增加,因為QFII的投資范圍更大,且客戶在滬深港通交易需通過交易商,而通過QFII渠道交易會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