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必以肴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登高望遠,出游賞秋,吟詩誦賦,今年我們全家過了一個別具雅趣的重陽節。
清晨,天高氣爽,云淡風輕,我們由山腳向上攀登。說起重陽的詩文,最著名的莫過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老媽不好意思地說:“我背的詩詞少,就第一個吧。‘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話音剛落,大家連聲叫好。老媽說:“讀王維的這首詩,我感覺出濃濃的思鄉味兒。”
我們點頭贊同,老爸說:“這首詩里的茱萸,詩人用來表達親情,寄托身世。接下來我來一首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這也是寄托身世之感的名篇。‘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厲害!真棒!”我們都豎起了大拇指。
“前幾天我剛學了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今天正好派上用場。”接下來女兒搖頭晃腦背起來,“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好啊,杜牧和朋友攜酒登峰巒,我們則以茶代酒,干!”老爸說著,我們將茶杯碰在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誦詩詞,賞景致。迎風搖曳的野菊花,紅葉似火的楓葉,青翠欲滴的樹木,連綿起伏的山巒,勾畫出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令人心生爽意。
到達半山腰,愛人自告奮勇背誦起了《滕王閣序》:“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雖然愛人只背了一段,但我們都嘖嘖稱贊。
趁興,愛人給我們講了《滕王閣序》的由來:有一年王勃到海南探望父親,趕上了滕王閣的聚會。都督閻公有意炫耀他女婿的才華,卻先叫別人。大家心知肚明紛紛推讓,王勃卻毫不猶豫地接過紙筆,都督心下頗為不滿,準備看他的笑話。等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出來,都督拍案叫絕,從此,王勃聲震文壇。
不知不覺,已至山頂。林間松韻,泉水鳴珮,山風撫慰,忘卻風塵,心曠神怡。我不禁吟誦起起李白的《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漢分。”
詩仙的詩引得一片喝彩。望著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想:對于李白來說,楚漢分明,不只在眼,亦在心懷吧?誰能不說這登山也激發了詩人澄清宇內的志向?
登高望遠,強身健體;詩詞相伴,滋養心靈;天倫之樂,溫馨愜意。如此過重陽,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