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許家灘井村初心果蔬股份專業合作社的大田里,收割機正忙著收割水稻。田間硬化道路縱橫,遠處新建的12座鋼結構溫室大棚整齊排列。
該合作社是許家灘井村黨支部領辦的集體增收項目。合作社一期流轉土地200畝,以“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形式運營,充分發揮大店鎮種植草莓的優勢,通過種植草莓及富硒水稻等,增加村集體收入,達到支部有作為、集體有收益、社員得實惠的效果。
村黨支部書記許兵在大喇叭里宣傳:“普通村民一畝地入一股,折價800元;現金入股的,800元一股,每人入一股;為增強村干部的責任心,村集體和村干部持大股,‘兩委’班子和村后備干部持20%的股份……”聽了宣傳,鄉親們對入股合作社漸漸充滿了信心。
合作社實施機械化種植,在整地、播種、收割期間,全部用大型機械作業,噴灑農藥用無人機,草莓覆膜使用覆膜機,不但解決了用工難問題,還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成本。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村黨支部就研究決定,村里的貧困戶、低保戶不用現金入股,合作社分紅時由村集體從收益中按每股現金同等的收益數額發放給貧困戶、低保戶。社員們不但能入股分紅,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合作社在工人勞動方面實行“計件工資”制,有的村民一天就能賺二百七八十元。
“去年村里被評為首批‘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今年合作社又被縣里評為‘支部領辦合作社示范社’,村黨支部和社員們的干勁更足了。”許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