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火幣七周年線上峰會|資產上鏈在未來的社會經濟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來源:中國網財經 發布時間:2020-10-30 03:00:42

10月27日至28日,火幣“無限未來——2020年區塊鏈大航海時代”行業峰會暨火幣集團七周年線上峰會正式舉行。峰會邀請業界精英,共同論道行業發展,從行業先行者的觀察,產業區塊鏈研討,數字資產價值判斷,區塊鏈應用發展趨勢等多個角度研討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契機和挑戰。

在本次峰會“落地開花,資產上鏈的前景與機會”主題板塊中,數字資產研究院副院長孟巖、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鄧建鵬、云象區塊鏈創始人黃步添以及火幣中國CEO袁煜明展開了圓桌對話。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歡迎中央財經大學鄧建鵬教授,云象區塊鏈創始人黃步添,火幣中國CEO袁煜明,以及數字資產研究院副院長孟巖。現在,我們正式開始今天的討論。

前面各位嘉賓圍繞數字資產上鏈這個話題已經從多個維度展開了闡述。在圓桌環節,我們再深度發掘幾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們當前其實可以看到一個現象,資產上鏈這個方向從目前來講并沒有大規模的應用和成功的案例,大都在正處于一個試行階段。可以說這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那么,這個方向是否是未來的一個必然的趨勢?對于這個趨勢,我們應如何進行理解?以及在未來的經濟社會中,資產上鏈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首先我想要邀請我們火幣中國CEO袁煜明,袁總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袁煜明:大家好,那么下面我先說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待會請孟總再做指正和補充。首先,剛才主持人的問題其實第一個說的是,當前資產上鏈的應用還是有限的。第二個說的是資產上鏈是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那么這其中暗含的意思是,只有當資產上鏈已經得到普遍的廣泛應用和認可后,資產上鏈才會被全社會認為是一個趨勢。

的確,很多時候確實是這樣,但我認為,作為新興產業的開拓者與建設者,我們不能夠在看到事實以后才去判斷說這個是一個必然趨勢,因為這樣你只能人云亦云,跟在其他人的后面。所以我們需要去具體地分析這個事情本身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意義,然后在未來是否真的會形成一個趨勢,對于這些問題,前面各位嘉賓都已經探討了很多。這里我們就簡單講講,對于上面問題的答案,我們其實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第一個層面,未來的資產數字化是不是一個必然趨勢?我覺得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當前物理世界大量的資產其實是非常的龐雜而無序的,我們不無法將它的價值充分地發掘出來、然后去流轉、去利用,但在實現數字化以后,在數字世界里面這些資產肯定會更加有序,而無論是價值挖掘還是對其進行監管,都會變得更加有力。

第二個層面,如果資產數字化是必然趨勢,那么要實現這一趨勢是否應該用到區塊鏈?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會存在有一定的分歧,有些人覺得區塊鏈并不是必須的。但在我們看來,區塊鏈具有公開透明、可追溯的特點,同時它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執行,除此之外還能實現自治組織有效的多方協同等。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區塊鏈是未來資產數字化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們認為資產上鏈未來將是必然的趨勢。

另外一個問題是,資產上鏈在未來的社會經濟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連接著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虛擬橋梁。這樣一個角色未來,無論是在生活、消費、或者是在這種產業里面,各種各樣的環節很可能都需要在數字世界里面進行展開。雖然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物理動作和行為依舊是跟物理世界相連,但數字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到時候橋梁也是非常重要的。資產上鏈便是扮演這樣一個橋梁的角色,這就是我的一些理解,然后再請孟總進行指正和補充。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袁總的分享。剛才袁總從兩個層面分析了資產上鏈將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認為資產上鏈在未來將扮演連接經濟社會的重要橋梁,接下來我也想聽一下孟巖院長,孟老師的一些見解和分享。

孟巖:好,謝謝主持人,謝謝袁總。剛才袁總講的非常精彩,也很全面,個人并沒有什么可以補充的,不過我想在袁總講的內容的基礎上做一個延展,因為袁總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認為說很多事情不能是看到了才去相信,應該是先相信然后再看到,我特別贊成這個觀點。更何況,其實我覺得有些事情已經正在發生,但大家還沒有很清晰地認識到。

比如說資產上鏈,所謂的大規模資產上鏈,“大”的標準是什么,150億美元的規模算不算大?現在,其實在DeFi中已經有150億美元左右的穩定幣鏈上資產,你可以認為它是美元這一種資產上鏈以后的一個存量,并且增長速度相對較快,如USDT、USDC、PEX、GUSD,不管大家對它們有怎樣的看法,目前它確實是鏈上的大宗資產,這是一個事實,我希望大家能理解這點。

目前,其他資產上鏈其實并不順利,這與其潛力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機制還不健全,傳統世界的障礙較大。第二,在傳統金融市場領域,數字資產的競爭力相對較強,我國現在要發展資本市場,主要還是得先考慮把我們現有的資本市場發展起來,這種傳統資本市場的發展不能以兩步并作一步走,如果要發展到數字資產的話,其實可能還需要更多理論上的探討和交流。

當然,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我們整個區塊鏈行業還不是很成熟。雖然DeFi最近做了一個很好的展示,但總體來說,我們這個行業還是魚龍混雜,目前還有很多該做的事情并沒有做好。然而,我完全認同袁總的看法,如果你問我資產上鏈是不是趨勢?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確鑿無疑的趨勢。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們要做資產上鏈要考慮上鏈是為了什么,實際上是為了去鏈上的金融市場進行交易,享受鏈上數字金融的優勢。

雖然現在行業才剛起步,但是從DeFi、傳統數字金融,包括中心化交易所,從這些優質交易所的這些表現來看的話,其實我們已經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數字金融市場其實是最接近于經濟學理論,或者金融理論中所謂的完美市場。這個市場可以降低交易費用、消除或者解除信息不對稱,而且在這些方面,它的優勢已經得到了一個初步展示。更重要的是,在數字資產上鏈之后它便具備了可編程性,這其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能力,包括袁總剛才提到的透明性、可信任的、可編程等這樣的一些能力,個人覺得這才是相對于現有的水平所具有的壓倒性優勢,所以我想,資產上鏈是未來趨勢這個結論是毫無疑問的。

那么將來數字金融能夠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呢?剛才袁總講的比較高度概括,這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介紹,我們看到了未來全世界會出現大國競爭的一個局面。對于這一局面,我想引用我今天所看到的北大國發院的副院長,黃益平教授的觀點。黃益平教授說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終的決定力量不是軍事,而是金融,而未來的金融競爭將集中在數字金融上,其終極場所和最高峰便是數字貨幣的競爭。個人覺得這個觀點非常具有概括力,而且由于觀點來自于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也具有足夠的權威性。但其實這也不是我們自己是這么認為,前不久美國SEC的主席克萊頓表示,他覺得未來所有的證券都將數字化。

在這一基礎上,未來誰擁有更好的金融市場,誰的經濟就會更好,擁有更豐富的金融資產,同時金融市場傳遞更正確的資產價格信號并進行更好的資源配置,這也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更多的收益。所以我想這個趨勢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不一定非要等它的趨勢真正形成,變成一個所有人都毫不懷疑的事情之后才承認這個趨勢,應該要像袁總說的那樣,用一個用預見性的觀念來判斷這件事情,這樣才可能先人一步把握住這個機會,謝謝。

主持人:非常感謝孟老師的分享。經過袁總和孟老師兩位嘉賓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數字資產以及數字資產上鏈在未來必然是一個趨勢,同時資產上鏈在未來的經濟社會中也將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剛剛孟老師在袁總的觀點上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展開,讓我們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接下來我們進入到第二個話題。

我們都說,區塊鏈所構建的是一個價值網絡,該網絡上流通的必然是各類資產,而對于資產與區塊鏈相結合,其實我們也是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間的。那么,從開放金融的角度看有哪些是可以帶給我們啟發,并且能夠借鑒過來的?這種借鑒和啟發將對傳統的金融模式帶來哪些改進?在這里,這個問題想邀請我們的黃步添,黃總來給我們分享一下。

黃步添:大家好,提到開放金融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比較早概念——"開放銀行"。開放銀行也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一種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它利用的是開放的API技術與其他銀行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垂直行業的企業合作伙伴來構建共享的數據資源,從而將銀行服務融入到各類應用場景之中,形成共享、開放的平臺合作模式,構建起一個泛銀行的生態系統。國外的開放銀行主要還是由監管的政策進行驅動,并且以數據共享作為主要特征,其本質上是通過底層的數據資源來優化和帶動金融生態體系的發展。而國內的開放銀行則主要是由市場驅動,其主要特點是產品和服務開放。

說到DeFi,這是現在比較火熱的一個概念。DeFi也稱開放金融,它本質上是借助一些區塊鏈網絡來構建金融應用的生態系統,利用區塊鏈與智能合約技術的融合,用去中心化的協議來取代傳統的基于人或第三方機構性能所構建的這種透明而開放的金融體系。但回到傳統金融,目前我們所謂的傳統金融特別是像銀行間的普惠型區塊鏈交易平臺,它已經形成了非常大的應用市場。目前已有46家金融機構介入,達到了5000億金融資產的交易量。

比如我們的合作伙伴中央結算公司,它現在已經逐漸把一些現代資產、企業債券、信托資產等都放到區塊鏈平臺,這其實也是希望能夠構建一個開放式的金融資產監管和交易平臺。又如浦發銀行、浙商銀行,他們的一些傳統的現代資產或不良資產能否通過這種模式來構建銀行間的一些市場交易?傳統的,如信用卡等不良資產,主要還是通過催貸公司進行信用卡催收,或者是將其打包給一些不良資產公司,比如國內華融,信達等。但這種還是比較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通過一種開放直通區塊鏈來構建銀行間或者金融機構間的一些交易模式,目前在逐漸推動的過程中也形成一種比較良性的發展態勢。

第三個場景,在大宗商品方面,一些大宗商品從倉儲到海關再到外管局,或者金融機構等,這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協同機制,這其實也是開放金融一種形態。但我們現在提到的一些開放金融,比如基于以太坊所搭建的開放金融,可能會更開放一些。對于我們產業圈來說,這更多的是一種金融機構間固定的、協同的開放生態網絡,這里面涉及到一些運營機制、協同機制、利益機制等,還會涉及到一些聯盟的參與方如何通過制定聯盟約束規則、章程、以及機制來構建這樣一個開放金融模式。

所以說,現在DeFi的這種開放金融模式,確實會給我們基于產業圈所構建的開放金融帶來一些啟發。但對于這兩者,個人覺得是可以并行發展的,應該說對于未來的整個傳統金融模式的數字化轉型,無論更進一步是走向開放銀行,還是開放金融,我還是會保持一種比較樂觀的態勢去看待,謝謝大家。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黃總的分享。黃總從很多具體的案例中來帶給我們這個啟示,包括像開放銀行、付費型業務、不良資產處置、大宗商品交易等,從應用場景著手給我們深入闡述和分析了關于開放金融給我們帶來的關于傳統業務思考和啟發。接下來就著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順延到下一個問題。

我們知道,資產天生帶著金融屬性,而具有金融屬性必然就會涉及到監管與合規問題。那么,關于資產上鏈的業務開展,我們在監管方面可能會碰到哪些問題?以及資產上鏈在國內和國外的監管與合規上主要有哪些不同?關于這個問題,我首先想請鄧建鵬教授來給我們做一個分享,有請鄧教授。

鄧建鵬: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未來,資產上鏈都是區塊鏈作為一個價值傳輸網絡體系的重要應用,也是行業所預測的在未來很有前景的趨勢所在,但這一民商事行為可能會涉及到很多法律及合規問題。具體來看,資產上鏈往往包括登記、存證、確權、交易和流轉這五個步驟,而不同的步驟很可能會面臨相關的法規法律對不同的要求。

相比而言,登記、存證和確權在法律法規方面的要求是比較低。一般來說,只要有中央部委監管機構出臺相關政策允許便可以了,但如果在沒有法律或者法規明確授權的情況下,這些行為在中國的合法性容易就會受到質疑。因此,其他的商業機構在轉讓和接受這種鏈上資產的時候便會有很大的疑慮。舉個例子:最高人民法院在去年專門通過了司法解釋,允許區塊鏈存證作為法定證據,在這個司法解釋發布之后,各個地方的人民法院才敢放心地把區塊鏈上的證據作為采信。

因此,當前我國依法治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法無禁止即可為。也就是說在民商事里邊,如果法律并沒有明確禁止的話,那么我們便可以做。但在實際的監管實踐中,如果我們并沒有得到法規的明確授權時,對于資產上鏈的登記、存證和確權這種大規模的商業行為,,交易的主體在其實也會感覺到害怕,因為他們會擔心監管機構會直接否認這種行為,所以我們需要監管政策對此進行明確并予以許可,相對來說這是比較低的要求。

要求比較高的是流轉和交易,因為流轉和交易涉及到財產在不同的權力主體,甚至跨國之間的流轉,因此其法律上的障礙相對較多。所以我們需要有法律明確的立法,不僅僅是監管機構,還需要全國人大或人大常委會以明確的法律對其進行準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流轉和交易過程其實潛藏著很多風險,比如資產上鏈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KYC進行用戶識別,那么有可能會涉及到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所以法律在這方面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如果我們行業里的相關主體打算推動資產上鏈的話,那么就需要在這五個不同的步驟里盡可能地做到合法合規。中國和國外存在差異,國外的尤其是英國和美國等金融發達國家,他們有監管機構,同時有更多的創新動力或勁頭,因此我們也知道監管沙盒首創于英國,這不僅僅面向其他金融科技領域,還面向了區塊鏈,數字貨幣交易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測試,在風險評估完畢以后,如果被認為是風險可控的,那么就會積極地推向市場。

我們都知道,美國和日本都有合法的持牌虛擬貨幣交易所,因此相比而言,中國在這方面還是比較保守的。尤其是在過去兩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P2P網貸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所以從過去兩年一直到現在,中國一再強調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清理和整頓,就目前來看,金融政策是比較緊的。因此我們也估計,未來兩至三年在資產上鏈方面,我國的監管還是相對嚴厲和嚴格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行業的從業人員可以無所作為,我們更多的還是需要推動監管機構來理解和認識資產上鏈,注意其意義所在,以及我們可以從哪個角度推動立法者和監管者來控制這個風險,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以上就是我對主持人提問的回應,謝謝。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鄧老師剛才系統和全面性性的闡述,幫助我們將這個問題具體到了每一個細節并進行陳述,資產上鏈在監管方面的難點在哪里?其未來的發展節奏大概會是一個怎樣狀態,接下來我也想聽一聽孟巖老師對于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孟巖:我在鄧老師之后對這個問題進行闡述其實非常幸運,一方面也非常吃虧。因為鄧老師剛才講的足夠系統,基本上已經把所有的細節都講了一遍,當然我也很幸運,因為有鄧老師剛才講解的基礎在,其實我基本上也不用做太多的解釋,這里我就稍微做一點總結。

我覺得如果把鄧老師的說法總結一下,實際上表達的意思就是:現在日益改進的區塊鏈技術基礎設施與落后的金融監管理論和體系之間的突出矛盾。從監管角度看,理論上區塊鏈本身有其治理機制,比如代碼治理機制,并且還有以鏈治鏈這樣的監管思路,這其實可以讓監管也得到一個很大的升級。但就如鄧老師剛才所說,他列舉了很多實際情況來表明全球的監管者在資產上鏈上他還不夠大膽,推進步伐也不夠快,尤其是我國在這方面可能要更加滯后一些。這是一方面,當前鄧老師在監管面臨的主要問題方面已經講得非常系統了,這里我就不過多贅述,我想談的是,資產上鏈的希望在哪里?

其實當前有一個合法合規的資產上鏈渠道——STO。STO在2008年的下半年曾經一度十分火熱,但后來由于其交易量開始逐漸減少,并且交易門檻也比較高,所以慢慢的開始被很多所忽視。實際上,我的朋友是奮戰在STO一線的專家,他告訴我說STO實際上從今年年初至今,其宏觀交易量已經增長了6倍,這意味著STO正處于一個快速增長階段,但是其總體規模還是相對較小的。如果 STO能夠充分發展起來的話,實際上還可以對我們的資產上鏈提了一個合法合規的途徑,但就目前來講,STO由于受限于合格投資人的門檻,其限制還是相對較大的。

不過近期有好消息傳來,前不久美國證監會宣稱,之后判斷合格投資人的標準將要改變,不再將對方的資產規模和年收入作為一個硬性門檻,而是改用另外一種比較柔性的方法,即判斷個人對于投資的具體認知。包括我們作為一個公民,對于投資的風險以及相關知識是否具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未來如果按照美國標準,有可能是我們通過了考試就可以成為一個合格投資人,而合格投資人我們就有機會參與STO方面的投資。

另外,STO的資產類型也正在逐漸變得豐富。最近有一家以色列公司,它實際上便是計劃采用STO來發行自己的股票,其計劃通過將公司股票進行數字化然后發行1.1億股股票并籌集1億3000萬美元,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它能夠做成的話,我相信這將會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美國證監會主席克萊頓曾說過,他預見未來所有的證券都會走向數字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大方向,對此大家還是認可的。而隨著STO的發展,剛才鄧老師其實提到的一系列問題,也已經有相關的標準正在制定當中。比如在以太坊社群中,在ERC一系列的標準里也推出了諸如ERC1400、ERC1404這樣的復雜標準對所謂的合格投資人的KYC進行了限定。我覺得這方面大家也可以去關注一下。

總體來講,鄧老師說的是非常對的,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已經跟其落后的監管形成了一個尖銳的矛盾,尤其是在我國更是如此。雖然監管會有一個滯后性,但如果我們相比較而言的話,美國的一些動作還是會讓我們感到有些焦慮。比如美國的通證避風港,雖然這個計劃當前還沒有正式落地,但是這還是讓我們感到很羨慕和焦慮的。另外,最近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開始支持銀行為穩定幣提供美元儲備服務,像這些重要的變化會讓我們感到羨慕。

當然,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在央行數字貨幣方面,我們走得確實非常快。剛才黃總也提到了DCEP,雖然黃總有些評論是來自于第一線的實踐者,但是我還是想提說,其實DCEP現在短期內的效果或好或壞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國的DCEP出來或許會逼迫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讓他們都考慮應如何或者何時讓它們的貨幣實現數字化。一旦所有人都形成這樣一個共識,那么數字貨幣便可以上鏈,實現可編程,從此資產上鏈就不可遏制。因此,無論在DCEP的事情上是怎樣的態度,我國DCEP快速發展的話,對于資產上鏈實際上還是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的。

最后一個我想說的是,不要低估原生區塊鏈世界里面的力量,比如最近大家都知道幾個新項目,它們的數字資產最近也在迅速地涌入和成長,比如Filecoin,NEO等項目,包括一些NFT項目在最近也都獲得了一個比較好的增長,值得我們對其進行關注。并且這其實代表了一種新的思路,如果我們把現有的區塊鏈技術整合起來,我們就可以把在互聯網世界中已經被證明的那一系列商業模式,如滴滴打車、短視頻、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我們可以在開放的網絡上重新構造一遍,因為它們的需求已經被證明過,而我們只不過是把它的體系開放化,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開放互聯網上去再做一遍而已。

如果把整個經濟金融體系搬到區塊鏈上來實施,那么在過程的當中,所有的交易和事項將會形成巨大的數字資產,而這些數字資產背后是有真實的經濟活動在支撐的,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真實的經濟活動指的是開放互聯網上已經被證明存在需求的經濟活動,而這種經濟活動所積累的資產將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所以盡管有很多的問題,我們還是可以綜合來進行判斷的。我對鄧老師說的都非常認同,不過我還是覺得時代大趨勢不可阻擋,我們要走正路,跟著大趨勢一起走,相信最后我們都會收獲一個光明的未來,謝謝。

主持人:非常感謝孟老師的分享,關于資產上鏈在監管方面可能會碰到的問題,鄧老師和孟老師兩位都進行了非常深入的闡述。鄧老師從整個監管與合規系統層面上給我們進行了深入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確實也可以看到當前的監管政策跟不上創新業務的發展,并且在短期內,在監管和法律這一塊還將處于一個不明朗的狀態,這中間可能會涉及到很多的具體問題。比如需要有權機構去進行許可,在不同的程度上發布相關的監管要求,雖然有這么多的困難,但孟老師也帶領我們看到了未來行業的方向,以及行業新的希望。比如STO,又如通過新的資產的一些標準,再如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將為我們打通未來溝通的渠道和橋梁。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再順延下來就到我們第四個要討論的話題。當前其實有一些非常前瞻性的企業在做資產上鏈的業務,但在業務落地的過程中,我們會碰到不少難題,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探討一下在,我們在具體業務的落地過程中碰到的這些困難一般有哪些?以及是否存在一些可能的解決路徑?關于這個問題,我想先請教一下我們黃總,請黃總先給我們分享一下。

黃步添:剛才孟巖老師提到了STO本質上是一個資產證券化過程,其實我們現在整個行業所做的資產上鏈的這些業務,我們的體會是什么?如何定義資產?當前我們所謂的資產,如果是純粹的數字化權益資產,又或者是數字世界里的資產,那么我們去做這類事情可能就比較容易。但是像不動產、倉儲、以及抵押物等實物資產,那可能會涉及到如何將物理世界映射到數字世界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在推動不良資產公司或者大宗商品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推動一些資產上鏈的過程中就會遇到這一類問題,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好的物聯網手段,比如可以用IOT的部分技術去解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資產從物理世界映射到數字世界的問題,個人覺得將一些權益類資產數字化相對容易一些,另外可能還會有一些低價值的實體資產需要我們進行映射,這里就存在一個性價比高不高的問題。

當然,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在整個資產上鏈過程中怎么進行確權,將一個產權遷徙到一個資產中?還有一個托管的過程,以及整個資產的映射,全產權屬性的映射,甚至還有相關法律約束條件的映射等,這些都會產生一些問題。所以說,資產上鏈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涉及到法律、技術,金融和經濟的一個跨領域的綜合過程。

除了資產本身的確權映射之外,某些資產上鏈相關的協同方或機構的參與方應如何去協同解決問題?這里就涉及到普惠品、大宗商品、或者信貸資產等,還會涉及到整個聯盟的章程約束,以及我們所有成員的利益機制、協同機制整個的運營和權屬,或者是具體這種權利和義務等諸多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去做一些綜合性的去考慮和設計。

第二點我說的是協同問題,那么第三點是什么?其實就是目前我們各個企業都在做一些資產上鏈的業務,但大都是一個孤立的、沒有跨鏈和互相融合的過程,這也是目前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第四點是監管的風險。如今不管是在上海、北京、還是杭州,目前都提供了一些監管上的概念,但是對于當前的整體金融監管機構來說,他們其實對監管沙盒的模式和機制還并不是很清晰,這也是目前推動一些業務落地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難題。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我剛才在回答的過程中也提到了一些思路,首先就是假如我們在構建某一個業務場景時,我們參與的主體和機構,比如聯盟的發起方,或者是整個區塊鏈聯盟,他們對于這個業務本身是否形成了一個共識,或者說是否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的利益機制,這一點非常關鍵;另外資產上鏈本身就是對于整個法律合規性的設計,另外還有一些金融監管機構可以自己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協作機制;第三點就是技術本身,個人覺得在業務落地過程中其實很多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比如一些跨鏈的關鍵技術,還有一些隱私保護的數據權限、控制等問題都可以解決。另外,我們通過一些隱私計算可以做到各個機構之間在保證隱私的條件下做一些共同研發、學習和計算等,這些都是可以去逐步解決的問題。

剛才我簡單介紹了資產上鏈落地過程中的難點和解決路徑,這里可能主要還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介紹資產上鏈的一些問題和解決路徑。但如果要講在產業區塊鏈領域,數字金融在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那主要還是得看袁總。謝謝大家。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黃總的分享,幫我們從四個層面分析我們在做具體業務時可能會碰到哪些困難。比如資產上鏈如何確權、聯盟成員如何協同、我們應如何進行和實現跨鏈的相互融合,以及如何應對監管風險等問題。

其實說到實際的業務落地,我了解到火幣中國其實也做了很多產業應用的落地,包括最近也在推資產上鏈方面的業務,關于這一塊,袁總應該有很多一線業務上的經驗。接下來也有請袁總來給我們分享一下關于這個問題的看法。

袁煜明:好的,謝謝主持人。其實黃總作為資產上鏈的開拓者和行業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剛才說到的的確都是資產上鏈可能會碰到的實際性問題,其實我們碰到的問題也主要是這些,包括當前資產上鏈的監管問題。剛才鄧老師、孟總和黃總對此其實已經說了很多了,主要還是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問題,即如何保證數字世界中的憑證與物理世界里的實際事物屬于一一對應關系。

這里其實還是我們內部定義為:承兌權。區塊鏈上的憑證能否去換取一個物理世界里真實的事物?這其實還是一個映射問題。比如說一個房子、一輛車、一幅畫,這些品類能否進行兌換?實際上有一些行業還是相對標準的,比如說大宗商品有倉單,倉單在大多數時候還是與倉庫里的貨物具有對應關系,我們憑借倉單提出來的貨物相對標準化,但在很多領域,比如在房車中既有車也有房子,但現在這個界限其實并沒有非常清晰。我們如何保障憑證本身一定可以換取一個區塊鏈所能夠換取實際的東西,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包括一些虛擬資產能否被認定的,以怎樣的方式進行認定?比如股權,當前來看,股權還是要在工商登記并且要以這個作為依據,那么如果我們可以在區塊鏈上做一個股權登記系統,其上的股權能不能被工商認可?這本質上這還是一個承兌權問題。

第三個,我們剛剛說到協同問題。在很多時候,資產上鏈涉及到了很多的參與方,那么這些參與方能不能去很好得進行協同?尤其是當前還有很多的資產其實是在不同的鏈和不同的平臺上,這就形成了信息孤島,這其實不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局面,因為我們最終肯定還是希望資產上鏈可以上到一個統一的數字世界里,而不是到一個個孤島上,因為如果是這樣,那么其價值就會降低很多。

除此之外我還想再補充一個點,那就是資產質量的問題,這同樣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當前雖然有很多資產上鏈的嘗試,但它們最后上鏈的資產全是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管是相關的投資者還是使用者,可能都會對其興致索然,而這個平臺也發展不起來,所以如何有更多高質量的資產上鏈,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把它分解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資產的可變現性強不強?舉個例子,比如應收賬款一般來說其可變現性還是比較強的,如果你有一個億的應收賬款,那么通常來說,你至少可以把折現率算低,大概率還可以折成9000萬進行變現,這就是一種變現價值。第二個問題是資產有沒有可升值空間?比如說知識產權、IP等,我們寫的小說或者唱的一首歌,其變形價值可能很低,因為很多小說和歌可能一文不值,但也有少數的歌和小說在價值可以一下子就增長很多,這些資產有非常大的價值,屬于增長空間很大的哪一類,但它們的可變現性其實大部分還是比較差的。不過應收賬款正好是相反的,因為它的可變現性價值很大,但其實沒有多大的成長性。

所以這兩個維度是很重要的,從這兩個維度來去評估資產有沒有價值,通常來說是二者不可得兼。當然也有一些同時具備兩個的,比如茅臺,其既有很強的變現價值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但這種可遇不可求。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可以從這兩個維度對資產進行篩選和梳理,最終找到優質的符合一個維度或兩個維度同時符合的資產。兩個維度都符合肯定是最好的,但還有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數量,對于只有一個維度而言,量多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尤其是可升值空間,這一維度與數量的相關性非常大,可能在我們用有足夠多的數量以后,才會出現有很大升值空間的資產涌現出來。好,我就大概補充這些。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袁總的分享。從袁總的分享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確實現在在做資產上鏈的業務中我們會碰到很多剛才袁總,以及黃總提到的問題,比如承兌權問題,協同問題等等,而袁總剛剛也給我們在資產質量方面又進行了補充和更深入的闡述,讓我們對資產上鏈的整個落地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具體困難點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聊到這里,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產業區塊鏈領域,其實很多人都在提資產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這兩個概念。但現在整個行業,其實還處在萌芽和生長階段,因此最后一個問題其實是想請我們的鄧建鵬,鄧老師來暢想一下未來,比如在十年以后,我們在數字化時代的世界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如果我們要實現這樣未來的話,可能會需要經歷到哪些階段?鄧老師,我們想聽聽您的觀點。

鄧建鵬:好的,謝謝主持人。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對這個行業也很有價值。我個人認為,傳統資產上鏈,從我相對淺顯的了解中,我猜想它應該會是區塊鏈行業的一個趨勢,未來或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浪潮并推動我們的社會財富往前進行拓展。但是這個時間會比較漫長,剛才我也做了一個膚淺的預判,至少得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立法一般都會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階段。比如從提出資產上鏈相關的立法草案到最后立法機構正式通過,短的話可能需要五年時間,長的話可能需要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的時間,有時候甚至更長。這里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今年5月份通過的民法典,其實早在二十年前就不斷有民法學家提出來,中國要制定一部有自己特色的民法典。而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今年終于制定了一部民法典。所以我想,與其非常隨意樂觀的估計資產上鏈馬上就可以推動,還不如從現實的角度考慮,看清楚立法本身就是一很漫長的過程。這里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這個行業非常具有吸引力,發展特別快,熱點也有很多,但同時也有各種各樣的風險隱患存在。因此監管機構對于這一行業,很多其實內心或多或少都是存有一定的畏懼感,也就是他們害怕鼓勵資產上鏈以后可能引發風險,然后上一層的領導會對他進行問責。而如果有這種憂慮的話,在這個時候就會進一步的阻礙立法。我們剛才也講了,如果法律和政策沒有開放,那么在中國要大規模推動資產上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從一種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有這個困難或者障礙,并不意味著這個行業就不能做,或者說我們就只能無動于衷。

我們也許可以參考國際上的實踐和經驗,有好幾步可以供我們一起去推動。我們可以組織各位從業專家和研究專家一同來分析資產上鏈的原理、機制和構成,然后把分析成果遞交給監管機構,以及有權的立法機構,從而讓機構也理解區塊鏈行業,了解這項技術有什么樣的意義和價值,對中國的社會發展與財富創造會帶來什么樣的便利?首先我們就要讓立法者和監管者去理解它,這是第一點。

第二,在立法者和監管者理解它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來推動試點。比如在中國做一個試點,因為英國有監管沙盒這一種創新的監管機制,但中國也有四十多年以上歷史的試點機制。比如深圳這樣一個經濟特區,其實就是中國領導人不知道可不可以搞一些市場經濟的時候,我們先劃定深圳這樣的地方,然后在四十年前作為一個試點。所以在監管機制方面,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創新,也就是針對區塊鏈資產上面的某個領域來劃定某個空間,以此來做一些嘗試以評估其風險,并通過風險判定進一步確定其風險是否是可控的,它的價值又是否超越了可能的風險。而在這個時候,監管者就有信心來推動資產上鏈,同時開放這樣的政策。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同時對這個行業有價值以后,我們就可以讓監管者和行業的專家一起來推動立法者對它設定法律,實現資產上鏈的合法化。

通過這個過程的話,十年后區塊鏈行業基本上就會成為一個成熟的發達的行業。所以我想,我們應該要有信心和努力,一起朝這個方向繼續走過去,以上就是我的回復,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鄧老師的分享。我覺得鄧老師的分享非常的實在,真的是著眼于我們現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來對未來去進行一個展望。當然,我們也希望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和機制可以來推動我們整個行業的發展,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分享。今天我確實從各位嘉賓身上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再次感謝各位嘉賓,然后也感謝各位聽眾朋友的守候,我們的圓桌環節就到這里,非常感謝大家。

標簽: 上鏈 資產 區塊

猜你喜歡

愛心人壽擬增資3億元:全部由北京新里程健康認繳

根據該議案,愛心人壽本次發行股份數量為3億股,新增注冊資本人民幣3億元。本次注冊資本變更完成后...更多

2023-05-22 16:46:29

全球聚焦:停車費太貴引爭議 南寧市審計局派出審

南寧市審計局網站22日發布通告:南寧市審計局派出審計組自2023年5月21日至6月15日,進駐南寧慧泊停車場服務更多

2023-05-22 16:40:54

工信部:擬到2024年初步建立工業領域數據安全標準

征求對《工業領域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提出建設目標,到2024年,初更多

2023-05-22 16:26:36

貝泰妮:守護生物多樣性 共促可持續未來

時值五月,朱夏將繁。今年的5月22日是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更多

2023-05-22 16:25:58

“旱改水”田披“綠裝” 農田改造促增產增收_當

眼下,在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當地的“旱改水”田正值水稻種植期,農民忙著插秧種水稻。富川...更多

2023-05-22 15:44:42

速訊:前4個月上海市對主要貿易伙伴均實現進出口

今年前4個月上海市進出口總值為1 3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3 5%,其中,出口5586 5億元,增長16 3更多

2023-05-22 15:24:53

未及時披露7.74億重大訴訟 中色股份收深交所監管函

未及時披露7 74億重大訴訟中色股份收深交所監管函更多

2023-05-22 15:28:20

古茗520直播再破紀錄,單日成交額破億

其中,采用云南夏黑葡萄與芝士花茶碰撞融合的超A芝士葡萄,歷來都被消費者成為古茗必喝飲品,而作為...更多

2023-05-22 14:24:39

精致生活必備好物 安吉爾航天凈水科技新品助力理

成立35年來,安吉爾一直致力于凈水科技研發,是凈水領域的“扛把子”,自然成為大家的安心之選。安...更多

2023-05-22 14:34:10

呷哺集團開啟付費會員模式 單項營收新增或達6億元

這是呷哺集團旗下多個品牌聯合推出的重磅優惠活動。伴隨超級會員暢吃卡的上線,呷哺集團正式開啟付...更多

2023-05-22 13: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