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日報
今年以來,興平市聚焦“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扎實開展“三排查三清零”“對標補短”等行動,全力推動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切實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成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截至目前,該市16個貧困村于2017年全部達標退出,6779戶24202人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91%下降至2019年的0.74%。
抓牢產業扶貧“牛鼻子”。興平市按照“市有示范帶、鎮有示范園、村有示范社、戶有示范點”總體布局要求,高標準建成占地1.4萬畝的興渭產業園,集中打造產業扶貧示范園22個,培育特色產業5280畝,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206 家。創新開展“百幫千”活動,抽調100余名技術骨干,上門服務產業扶貧對象,累計開展技術服務3.2萬余次。對全市剩余有勞動能力的1005名貧困群眾,逐一進行摸底排查,建立有意愿發展產業貧困戶臺賬。截至目前,累計摸排700戶2082人,其中有意愿發展產業貧困戶287戶805人,均已落實資金、技術等產業幫扶措施。
穩住穩崗就業“基本盤”。興平市緊盯貧困勞動力實際需求,建成市鎮村三級實名制就業扶貧臺賬和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庫,按照人盡其崗原則,持續推進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積極搭建就業平臺,最大限度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今年以來,舉辦各類招聘會35場,培訓貧困勞動力2007人次,提供就業崗位信息1.5萬余條,特別是克服疫情影響成功實施線上招聘貧困勞動力30人,“點對點”輸出16人,轉移就業686人,完成年度任務400人的171.5%,333名“雙未”貧困群眾順利就業,目前已累計轉移就業13497人次。
織牢貧困群眾“保障網”。興平市全面落實農村低保兜底、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救急解難等兜底保障社會救助政策。今年以來共發放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供養等各類社會救助資金4369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480.17萬元、重度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資金25.56萬元,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同時,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全市城鄉低保4599戶、城鄉特困人員324人每戶(人)發放25公斤米面油補助物資,并對城鄉特困人員321人每戶(人)發放疫情期間200元生活補助金,及時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金融扶貧助農解難題。興平市緊盯金融扶貧重點任務,嚴格落實“5321”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充分發揮金融扶貧杠桿撬動作用。全面開展上門服務和宣傳推介活動,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逐一落實政策,提供充裕種養殖發展資金,做到應貸盡貸。組建金融扶貧工作專班,定期召開碰頭會,專人做好預警監測、貸款催收等工作,有效防控扶貧小額信貸風險。不定期對貸款精準投放、助力產業發展等情況進行抽檢,及時解決逾期貸款化解不及時等問題,實現扶貧小額信貸“貸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有效果”。截至目前,累計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335.1萬元,獲貸率達到28.68%,無一筆逾期行為。
培育消費扶貧新熱點。興平市迅速成立消費扶貧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逐一明確扶貧產品認定、宣傳、銷售等工作責任。建立健全扶貧產品認定機制,全力打造“興平市扶貧產品”品牌,已認定扶貧產品供應商40個,扶貧產品76個。加快黨政機關、大型綜合市場等場所“三專”建設,已建成專區3個、專柜50個、專館2個。深入開展幫扶單位助銷、“八進”對接承銷等活動,開展電商平臺、視頻直播等線上銷售,全力拓寬扶貧產品對外宣傳推介渠道。目前,各級各部門訂單筆數生成332筆,已完成采購交易金額92.67萬元,線上、線下扶貧農產品銷售額達到8430萬元。
打好問題整改殲滅戰。興平市印發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方案》,按照市鎮村三個層級,建立鎮村縱向查、“八辦三組”橫向查的“地毯式”排查網絡。嚴格實行市級領導包抓制,將問題分解細化到具體責任人,實行掛單整改,銷號管理。組織開展“項目建設、政策落實、問題整改、數據質量”四個“回頭看”,全面夯實各級反饋及普查自查問題整改成效。截至目前,市鎮村三級8類299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建立市級監測預警、帶貧益貧、扶貧資產管理等長效機制79項,全面細致做好脫貧攻堅“后半篇”文章。 (軒磊許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