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29日電 題:《王懿超:“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升級》
作者 王懿超(國泰元鑫資產研究部執行總監)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在重塑國內產業結構、釋放消費活力,推動制造業、科技創新、地產等產業創新發展,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與期待。如何從資產管理行業的角度,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產業發展方向與投資機遇?
從需求端、供給端、信用端看投資方向
從需求端看,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有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升級的巨大需要,因此在世界經濟循環當中,中國需求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從供給端看,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循環的主要力量,但是結構需要優化,高端制造的占比需要提升。
從信用端看,不論是銀行間接融資還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都是經濟循環的血液,對實體經濟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國際間的資本流動、貿易流轉非常發達,國際間的這兩大循環能夠為國內國際雙循環起到促進作用。
厘清上述三個核心問題,就能從需求端和供給端尋找消費升級、制造升級的方向,從信用端尋找國際資本希望投資的方向。
芯片發展潛力巨大,5G有望“多點開花”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推動中國各產業主體的價值鏈重構,以增強國內經濟發展韌性。我們認為,以芯片、5G為代表的科技創新產業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核心支撐,將在一段時期構成“雙循環”發展的根基,蘊藏一定的投資機會。
芯片一直是投資者關注度非常高的行業,從目前市場熱銷基金的規模增長就可以看到其熱度。芯片行業的需求高景氣持續,與大的科技發展周期相關,未來芯片的應用深度、廣度都將延展。對于科技行業而言,用戶數量相較于領先的技術參數更容易促進技術升級迭代,在技術路徑的競爭中顯現出相對優勢;基于此,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將成為科技創新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芯片行業呈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除此之外,5G行業作為2020年核心投資主線之一備受關注。在當前復雜外部局勢下,應該從硬件設備制造與網絡投資建設及軟件和應用兩方面來分析和把握5G領域的投資方向和節奏。
其中,5G網絡的建設仍在進行當中,基于過往投資建設周期的經驗看,網絡建設投資的高峰預計會在2021年至2022年。資本市場的投資節奏往往要前置于實際的設備投資周期,因此未來的一年將是5G設備領域投資的時間窗口。在細分子版塊當中,5G時代與之前最大的不同點有兩個,即工業物聯網和數據中心,因為大數據和萬物互聯是5G技術最重要的特點,數據中心產業鏈和物聯網產業鏈就更值得關注,包括上游的芯片、組件、模塊,以及下游的運營、服務都非常值得投資關注。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蓬勃興起,“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快速推進對產業與資本的匹配與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更好地撬動產業價值鏈動態升級,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成功發展經驗來看,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一定需要高新科技產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這樣的組合。在此基礎上,各類資金的持續流入,包括居民理財資產的配置、養老金投資配置、對外開放吸引海外投資者投資配置等,會進一步夯實資本市場的資金基礎。從資產供給的角度,完善上市發行和退市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形成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良好循環,也有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