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吳家溝生產釀酒區啟動,醬酒產能戰爭或許很快要進入掃尾階段了。
過去20年,中國白酒劃出了一道“倒U”的曲線。2011年,白酒產量突破100億升,而2004年才不過34億升,但是由于消費理念變遷和政策影響,到了2018年就回到了87億升。
業內普遍認為,未來酒企將從數千家跌倒千家以內,而頭部酒企將會縮小到10家。
這意味,你手中奉為珍釀的牌子很可能在數年后消失或者邊緣化,那么誰是收藏當中的定心丸呢?
白酒大逃殺時代,消費升級讓醬酒成為新的主戰場,而醬酒產能不僅是醬酒的生命線,更是品牌的壁壘和衡量酒企的金線。
業內公認,在中國醬酒只有一個主產區——赤水河兩岸綿延數十公里范圍,這是宛若波爾多般的圣地。出了個圈,醬酒就沒有了味道。
傳統醬酒工藝也是都遵循相同的流程,即12987工藝,的“1“,意為在大曲醬酒的釀造工藝中,走完一個周期,要一年的時間。需經過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整套工序涉及上百個環節。
同樣都用的赤水河水,能夠區分醬酒拙劣的,就是只有糧食、時間、產能了。赤水河兩岸最頂級的飽滿制曲米紅粱,大多被茅臺和郎酒兩家“占有”。
時間X產能是撬動醬酒價值放量的最強杠桿。酒企不僅有年頭夠的好酒,還有足夠多的好酒,才能讓品牌利于不敗的潮頭。
頂級醬酒出爐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沉淀,熬年頭對每家醬酒企業來說都是必須的,但怎么熬時間,大有講究。
郎酒與茅臺不同之處在于大自然的恩賜,即“生長養藏”體系。和別人家的醬酒不同,郎酒的陳年基酒是在洞穴里藏養起來,天寶洞地寶洞以及仁和洞構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藏酒洞群。
獨特小氣候滋養豐富了微生物,這創造了有別于茅臺酒的獨特舒適風味。
熟悉醬酒的人都知道,陳年基酒調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締造最優質的醬酒。
但光有好的基酒還不行,還需要足夠多的基酒。是否有足夠的基酒將決定品牌能走多遠,基酒少銷量小,品牌就難以出圈,只能成為小眾愛好,不能獲得大眾市場、收藏市場的價值認可。
回過頭來看,郎酒的鄰居茅臺,就有著高達23萬噸的基酒,高庫存的基酒背后是強大產能支撐和長期做酒的耐心。
基酒庫存,決定了誰能在醬酒牌桌上呆的更久,也最能看出一個品牌是要持續做酒還是賺快錢的。畢竟,不是誰都能坐視真金白銀的醬酒在那里躺著數年甚至數十年不賺錢。保持耐心,一靠財力,二靠正心正德的德行。
有些企業貪錢,不愿意讓酒陳五年,中途拿出來就兌現了,這影響了到產品的品質。有些企業有多少賣多少,存不下老酒,沒有品質護城河,這讓品牌缺乏后勁兒。
所以,不僅釀醬酒需要做時間朋友,做醬酒的酒企也是如此。
更為重要的是,產能不是說想有就有的。受限于赤水河的長度,醬酒產能不可以無限擴容,醬酒總產能的天花板是可以預見的。
赤水河產區優質地塊就那么多,醬酒做大最后和做地產一樣,比的是手中地有多少,誰先占據黃金位置。
不過,隨著郎酒吳家溝生產釀酒基地啟動,醬酒產能戰爭或許很快就要進入掃尾階段了。
從2012年到2020年,耗時8年時間,規劃投資50億,終于建成年產6萬噸制曲、2萬噸高端醬酒的基地,這就是新晉落成吳家溝產區。單以產能衡量,吳家溝產區讓“郎酒再造了一個郎酒”——相當于老郎酒產區總和。
該產區已成為中國最大單一醬酒生產基地,并將為郎酒新增年產值200至300億元。
“吳家溝全面投產后,醬酒產能將提升到5萬噸,再爭取用5年時間達到30萬噸老酒儲量,使得郎酒在產能、儲能、勢能均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站在百億起點,千億郎酒就此起航。”汪俊林說。
有業內人感慨:八年苦功與蓄力,建成吳家溝生產區后,一舉再擴數百億產值產能,郎酒已不再是之前郎酒。
由此一看,郎酒在做酒長期有耐心上的功力簡直是恐怖。很早開始,郎酒就開始克制自己銷量,賣的就比生產要少,將大部分產能轉化養藏的庫存基酒。郎酒的庫存基酒目標,是奔著未來10年發展而設立的。
因此嚴格說,郎酒的庫存老酒積淀,不在吳家溝落成這一時,而是有著多年深厚的積累。
而為走出與茅臺各有特色之路,郎酒還用10多年、投資上百億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白酒莊園——郎酒莊園IP,將郎酒特有的“生長養藏”塑造成型,并生動展示。
擴產能、造莊園、藏基酒,每一部分,郎酒都是以10年乃至更長的維度精心運作,不算計當下小生意而是奔著未來大生意,做時間的朋友,讓郎酒價值護城河氛圍牢固。
吳家溝或許將成為白酒醬酒競爭的一個轉折點,頭部品牌終局形勢將變得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