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張舵)全聯并購公會黨委書記、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19日在北京指出,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新格局的核心是提高供給側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在此過程中,創新創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由全國工商聯主辦,中國工商銀行主協辦,全聯并購公會承辦的德勝門大講堂暨第十七屆中國并購年會當日舉行,主題為“并購紓困助力雙循環”。徐林在會上作主題為《“雙循環”與股權投資》的演講時談及上述內容。
徐林詳細分析了“雙循環”提出的背景和具體實施的構想。他表示,外部環境變化使中央做出重大判斷—外部環境的惡化可能不是短期的,必須為此做好長期應對準備。環境變化的主要原因有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的擴散效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后的“責任甩鍋”效應等。
徐林指出,以國內循環為主不是要實行國內大循環戰略,政府依然需要努力維護外部環境的友好,為企業國際化經營創造條件。另外,以國內循環為主不是簡單的擴大或刺激內需,而是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特別是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提高國內供給側對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鏈完整性的響應效率,提高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盡可能減少需求外溢。面臨外部先進技術封鎖加劇,進口替代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對于如何營造更好的市場化股權基金發展環境,徐林提出應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和企業考核制度,讓更多長期性資金能夠作為股權基金出資人;要構建更加多層便利的股權交易環境;推動供給側各領域的管制放松,減少股權投資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等建議。
“我覺得一個更市場化、更法制化、更透明化的環境,實際上對供給側能力的提高、對并購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更好發揮自己的作用,推動供給側創新和供給能力的提高都是至關重要的。”徐林強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