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1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591,較前一交易日上漲84個基點。受良好的經濟數據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期持續走強,目前已經處在16個月的高位。高盛等多家機構預測,人民幣升值趨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而美元則進入了“結構性疲軟”階段。
中國經濟復蘇助推人民幣走強
人民幣走強可以說是近期外匯市場上最受矚目的一個趨勢,我們看到周三(1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升至了16個月新高。除了美元走弱這個相對條件的變化之外,其基本面方面的支撐,一方面來自于中國相對強勁的經濟復蘇。近期公布的零售和工業產出等多項主要經濟數據利好,都進一步鞏固了投資信心。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國際收支情況的持續改善。
一方面,受疫情因素影響,海外旅游、留學、就醫等多項支出減少,這幫助中國國際收支差額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持續擴大。而中國良好的經濟復蘇勢頭和持續擴大的金融開放,也在吸引資金加大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力度。另一方面,國際化進展的推動也在持續不斷地向人民幣注入動能,近期我們最關注的一個事件就是9月24日,屆時,中國政府債券被納入富時羅素全球政府債券指數(WGBI),這被市場人士普遍視作是大概率事件。這將可能帶來顯著的資金流入,進一步托升人民幣資產。
美元進入“結構性疲軟期”
人民幣走強的另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美元在持續強勁多年之后,已經進入了一個所謂的“結構性疲軟期”。高盛認為,支撐美元上漲的因素已經消失,該行已經將未來12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從6.7調整為6.5,也就是1美元兌換6.5元人民幣。
目前,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已經成為較為廣泛的市場預期,也提醒從事進出口貿易等相關領域的企業和個人做好相關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