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順風車可能還是一種低效,無保障,充滿不確定性的出行方式,因而也很難列入出行的主要選擇。但,一切正在發生變化。
張女士家住北京通州,在望京上班,由于公交和地鐵不便,她日常通勤幾乎都是靠嘀嗒順風車,時間長了漸漸習慣了這種輕松又高效的出行方式,也可以在車上處理很多工作事宜,或者閉目養神,和車主聊天。張女士一般每天晚上在嘀嗒順風車平臺約車,基本第二天一早都能遇上時間和線路都合適的車主接單,另外,她還經常和家住同一小區,同時工作單位也鄰近的同伴一起約順風車,這樣下來,一個人的出行成本只有網約車的1/4到1/5。
說到順風車,崔女士的印象很深刻,她有幾次在晚上六七點時要打車,但當時正是大家用車高峰期,網約車很難約到,或者要網上排很長隊,但約嘀嗒順風車,往往很快就有車主接單了,而且基本可以做到很快就出發。劉先生也有類似體驗,臨近下班時間,提前半小時到一小時約嘀嗒順風車,還遇到幾次車主幾秒內接單的情況。
同樣習慣順風車通勤的吳女士,則分享了約順風車的小竅門:一般工作日早上,出發前半小時到一小時約車,約成概率也挺高。因為很多車主在出發前,都會上平臺看看有無合適乘客同行,或者已經接了一單再看可否再拼一單。
無論是張女士,吳女士,劉先生還是崔女士,都非常喜歡順風車的體驗,一路交流對社會熱點的看法,分享消費心得,聊聊生活趣事等。而守時,是她們和車主最基本的原則。一般都會在App內通過IM消息溝通好上車時間和地點,半年下來,她們還沒遇到過遲到和爽約的車主,到了時間沒上車幾乎只有一種情況:就是等車地點溝通有一些誤差,“花了幾分鐘找車”。
這是今天,大中型城市較有代表性的順風車體驗。日常通勤是市內順風車非常重要的場景,車主和乘客都是有固定職業的上班族,雙方共同來創造和維護良好合乘體驗。而嘀嗒平臺上的信用分,行為分,以及評價標簽等管理機制,也漸漸外化為用戶的行為習慣,畢竟,分值太低,乘客不愿坐你的車,車主在接單時也會猶豫。
而在一些城鄉或城際出行中,順風車還常常帶來“意外的驚喜”。方女士是上海的一名律師,因為工作關系,她經常需要去一些偏遠的鄉鎮普法,交通非常不便,一次偶然機會她開始嘗試嘀嗒順風車,讓她驚喜的是,在嘀嗒平臺上經常能遇到車主去這些地方。這也讓方女士對嘀嗒順風車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和好感,過去六年多一直不間斷使用,如今,她在嘀嗒平臺上的合乘記錄已超過900次。
另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林先生,因工作需要經常去長三角一帶調研。當時需要去很多地級市下面的鄉鎮,以往一般需要輾轉換乘很多次才能到達,非常不便…….后來經朋友推薦開始用順風車,頓時輕松了不少。在林先生看來,江蘇省內有很多百強縣,城鄉之間的出行往來很頻繁,順風車這一點對點出行方式非常有價值。
無疑,今天的順風車,已經從過去那個低效、散亂、無保障的出行方式,逐漸演進成為一種高效、規?;?、保障健全的出行方式。可以說,在平臺以及用戶的共同努力下,公眾接受順風車的種種障礙已經有效化解,對順風車的認可度在持續提升,從而推動順風出行進入一個多、快、好、省的全新時代。
“多”與“快” 相互加持 “快”成為順風車新標簽
以嘀嗒出行在六周年時公布的數據為例,過去六年,嘀嗒平臺累計共享座位超24億次,車主在30秒內累計接單超過1億次,3分鐘內接單超2億次。同時,在過去一年,嘀嗒出行注冊用戶數量凈增5000萬,至1.8億;注冊車主數量凈增400萬至1900萬。
嘀嗒出行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統計來看,近兩年來順風車30秒內接單的占比的確是越來越高,主打預約出行的順風車,即時性在不斷加強,在很多時間段和地段,已經和網約車沒有太大差別了。
數據顯示,目前嘀嗒順風車的在整個順風車市場的份額近7成,同時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和產品體驗持續升級,帶來順風車體驗的核心指標“應答率“的持續提升,目前峰值應答率已超過70%,行業領先優勢進一步強化。 “快“,已成為順風出行的新標簽。
而應答率提升又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用戶加入,并提升使用頻率,從而進入 “應答率提升——用戶增長——應答率進一步提升”的正循環。這也使得嘀嗒出行過去一年內注冊用戶凈增5000萬,注冊車主凈增400萬。
更省的同時,如何“更快”和“更好”?
對于四輪出行而言,用戶的核心需求無非兩點,即“快”和“便宜”,在此基礎上再追求服務和體驗。但快和便宜是一對天然矛盾體,很難兼得。網約車快車的核心優勢是快,但很難做到便宜,順風車核心優勢是便宜,但很難做到隨叫隨走。
而讓順風車能在更省的同時,也實現“更快”和“更好”,正是嘀嗒順風車平臺的重要目標。
首先,順風車主的潛在群體是中國2億多私家車主,未來增長潛力巨大。此外,順風車用戶和車主都有參與合乘的天然需求,用戶增長能帶來車上空座的更高效利用,這也使得嘀嗒順風車的人均出行成本能不斷降低。
事實上,定價體系是保證順風車快速發展,同時又保證真順風不偏離的重要條件。經過六年實踐,嘀嗒順風車定價僅為當地快車價的50%左右,而且路程越長,平均每公里車費越低,且不受堵車、及其他營運性質的因素影響,既能有效排除非法營運,又能夠讓司乘雙方體驗都實現的更好。
同時,嘀嗒出行平臺通過運用前沿技術,包括云計算、基于位置的導航、高級算法和移動技術,順風車在體驗,效率和安全上的不斷升級;同時,通過完善用戶行為規則,互相評價機制增加司乘之間的信任,這使得以往基于熟人關系,在局部地區的零星順路拼車行為,升級外化成為陌生人之間,在更大地理范圍內,基于相同或相近路線的大規模合乘出行行為。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順風車主和乘客,都是需求的表達方,順風車平臺其實是在做兩端用戶的撮合,在行程匹配度和時間匹配度計算方面其實比快車更為復雜,匹配系統的決策過程會更智能。
“順風車的匹配算法模型,其實考慮的是如何讓司乘雙方需求都得到有效滿足,體現順風車平等互助的本質。比如乘客在某個時間點需要從A到B,車主在某個時間點需要從C到D,系統需要在所有車主行程中篩選出合適者給到乘客選擇,也需要在所有乘客行程中篩選出合適者給到車主選擇,這也即嘀嗒順風車的雙向確認機制。”
此外,在用戶行為規范及行為管理方面,嘀嗒順風車經過多年摸索已形成一套綜合立體體系,通過行為分來規制用戶的違規行為,包括從扣分,暫時封禁到永久封禁的全方位管理措施;通過行為大數據篩查來對取消率高,完單率低,以及存在違規行為的車主進行篩查和排查。同時,平臺通過信用分來規范用戶的履約行為,信用分高的用戶,可獲行程優先匹配和專屬客服等權益。
嘀嗒出行一位負責人表示,未來,平臺將會有更多車主和乘客權益,會和信用分綁定,進一步強化用戶的履約守信意識。
而順風車合乘文化的打造,也是讓順風車體驗越來越好的重要因素。通過順風車合乘公約,以及誠信,友善,平等,文明,和諧的順風車出行文化的深入倡導,越來越多用戶更加深入理解了順風車平等互助本質,并在出行過程中共同來維護良好合乘體驗。
順風車尚不完美 但越來越多場景下已可以作為最優選擇
不可否認,順風出行體驗依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從整體趨勢來看,隨著順風車產品體驗的不斷優化,平臺規則的不斷完善,順風出行文化的不斷深入人心,這些問題正在越來越少,概率越來越低,用戶整體出行滿意度也在不斷提高。
正如對待其他新生業態一樣,對于順風車更需要看主流,看其能夠給用戶,城市和整個社會帶來的積極價值,同時還要有發展的眼光。事實上,順風車在幫助更多人節約出行成本,實現道路和車輛等社會資源更優化利用,緩解潮汐出行壓力及節假日公共交通壓力方面的價值已經越來越凸顯,而其綠色,共享,和諧的文化內核也日漸成為新出行文明的風向標。
此外,順風車給合乘雙方帶來輕松、愉悅、有趣的體驗,司乘關系平等帶來的友善互助,更是網約車無法比擬的。在讓用戶以更低成本來實現個性化出行,如日常通勤、節假日出游、春運返鄉及滿足其他個性化出行需求滿足方面,順風車還具備巨大差異化優勢。
以嘀嗒順風車大數據顯示,過去5年春運中,嘀嗒出行已累計服務超3億次的順路回家過年合乘需求,而過去六年,有超過3.3億都市人在早晚高峰享受到便捷環保的順風出行。此外還有超過1000萬的城市居民,在公交尚少的清晨5點-6點通過順風車奔赴新的一天。
無論是從第三方數據,嘀嗒出行平臺的實踐,還是城市交通發展客觀趨勢來看,順風車在未來都將會逐步進入主流市場。中國私家車的7億空座中將有越來越多被分享,同時順風合乘的效率,體驗都會越來越好,順風車在越來越多情況下,將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選擇和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