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村級事務,該誰辦、怎樣辦,一紙清單一目了然,工作不推諉了,我們村干部有時間辦實事了?!辟F州省余慶縣魁龍村支部書記劉小琴談到“村(社區)級事務清單”帶來的變化,如釋重負。
今年以來,余慶縣為努力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取得實效,進一步厘清村級權利、明確村級任務,抓好村級事務“職責化”“界線化”,由縣委制定出臺《村(社區)級事務清單》“硬核”文件,將村級事務“瘦身”“分身”,為基層真減負、減真負。
文件明確,不得將“行政執法、招商引資、拆遷拆違、城鎮管理、環境整治”等部門事項下放到村、社區,不能打著屬地管理的旗號“甩包袱”。對確需安排給村社區工作的,必須嚴格落實“村級事務準入制”“村級事務準入會議制”,由涉事部門申請,經村級事務準入聯席會審議后,按照“費隨事轉、權隨責走”“事下人下、責下權下”等原則進行下放,真正讓村干部從“頻繁督查、多頭考核、過度留痕、工作‘甩鍋’、層層加碼”等形式主義中解放出來。
“《村級事務清單》一方面是減負,解決長期困擾村干部‘沒時間干事、不敢大膽干事’等累點、痛點、難點;另一方面是賦能,將減負作為提升工作效能的抓手,鼓勵村干部更好地承擔服務群眾的責任?!庇鄳c縣委組織部長劉體華作出如此評價。
今年以來,余慶縣緊盯村級事務“減下來、分下去”剛性要求,將村(社區)事務從原來的104類縮減為36類、從174項精簡為67項。全縣71個村(社區)將36類67項《村(社區)事務清單》分解為《自治事務》《依法應當辦理事務》《依法協助辦理事務》三張“子清單”,其中14項《自治事務清單》為村主責主業事務清單,另外10項《依法應當辦理事務清單》和33項《依法協助辦理事務清單》為村應當或協助辦理的事務清單。
任務分解了,職責明確了,“減負”效果也出來了。據統計,《村級事務清單》執行以來全縣發文數量同比減少30%,會議減少35%,責任狀減少40%,督查檢查減少40%,評比表彰減少50%,關停部門和鄉鎮等網站67個,取消村(社區)不適宜機構牌子3塊,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群眾滿意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