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記者14日從銀保監會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運行平穩、風險可控。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穩步增長,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
8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總資產30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前8個月,銀行業各項貸款增加15.2萬億元,同比多增3萬億元,信貸資金重點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小微、“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統信部二級巡視員劉忠瑞介紹,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經營指標總體平穩,風險抵御能力較強。劉忠瑞表示:“8月末,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余額3.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5041億元,不良貸款率2.14%,較年初上升0.11個百分點。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核銷力度,前8個月共核銷不良貸款7302億元,同比多核銷963億元。目前,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58.3%、流動性覆蓋率132.5%,保險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平穩較快增長,流動性整體保持較好水平。”
同時,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今年前7個月制造業貸款新增1.6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量,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新增貸款占比近6成。此外,“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貫徹。銀行檢查局副局長朱彤表示,銀保監會持續開展30多個重點城市房地產貸款專項檢查,壓縮對杠桿率過高、財務負擔過重房企的過度授信。朱彤表示:“加大對‘首付貸’、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市的查處力度,引導銀行資金重點支持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穩步增長,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產民生屬性逐步回歸。”
目前,金融產品與服務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混業化的特點,相應地也加大了金融風險。數據顯示,2019年度督促銀行保險機構真金白銀清退、賠付消費者40.92億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介紹,2019年10月—12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主要發現了“銀行理財和信用卡亂象”“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問題凸顯”等6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針對這些亂象,銀保監會加大了查處力度。郭武平指出:“總體上看,機構越來越重視,通過逐一建檔,嚴格自查自糾,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我們也開展消費者教育宣傳,久久為功,針對銀行保險消費權益易受到侵害的突出領域和風險類型,開展‘以案說險’等多種形式的風險提示,目的是要廣大人民群眾知道,從來就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也沒有穩賺不賠的理財項目,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
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方面,截止到2020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的網貸機構只剩下15家,比2019年年初下降了99%,借貸余額下降了84%,出借人下降了88%,借款人下降73%,網貸機構的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和參與人數已連續26個月下降。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表示,下一步,要繼續深入徹底開展網絡借貸風險整治,如期完成整治收官工作。“要加大對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懲戒力度。截至2020年8月末,已有200余家網貸機構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統和百行征信系統。下一步,征信部門將和各地進一步加強配合,加快推進網貸信用信息納入征信系統進程,完善失信借款人聯合懲戒機制。”馮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