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15日訊(記者 劉天)上半年疫情大考下,中國乳業頂住壓力逆勢向前為國民提供健康營養,后疫情時代又將怎樣繼續前行?9月11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二十六次年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行業專家和乳企代表濟濟一堂,聚焦“發揚中國乳業精神、凝聚中國乳業力量”的主題,共同梳理、總結一年來國內外乳業發展形勢,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乳業的機遇與挑戰。
伊利集團副總裁劉春喜在會上表示,作為中國乳業龍頭,伊利充分發揚“中國乳業精神”,集聚全球智慧,打造世界最優品質,引領中國乳業邁向世界舞臺的中央,通過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的夢想。會上,伊利獲評“中國乳業精神模范企業”,同時憑借在母乳研究等領域的卓越創新表現,斬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
乳制品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重點食品,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食品。根據國家公布的抽檢結果,我國乳制品監督抽檢合格率連續3年在99%以上,長期成為抽檢合格率最高的一類食品。這一成績,正是中國乳業多年來錘煉品質的結果。
就乳品行業來說,標準化建設對推動品質革命、增強行業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伊利在標準化建設上的實踐是很好的佐證。在發展中,伊利將標準作為打造卓越品質的有力抓手,建立了嚴苛的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僅檢驗項目就達1200多項,涵蓋原料奶、原輔材料及各類產品。
伊利在發展中,始終堅守“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在原料質量控制方面,伊利提出了質量管理“三條線”,即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又提升20%的標準制定內控線,通過“三條線”層層把關,確保產品品質。伊利還在業內率先建立完善的產品追溯程序,并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每一個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關鍵點的監測、分析、控制、預防。
進入新時代,消費者對乳品有更高的需求,期待更高的品質,更多的口味。好的創新產品不僅可以推動整體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成為品牌自身增長的強大驅動力。拿伊利來說,其一直堅持“不創新,無未來”的理念,以“智慧乳業”的探索,推動“全鏈創新”。
在上游,伊利不斷加強牧場信息化建設,向牧場導入自主研發的牧場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智慧養牛”。在中游,伊利深入探索乳業“智能工廠”建設,通過應用MES等數字化管理系統,使生產加工到流通配送更加高效、智能。在下游,伊利搭建了大數據雷達平臺,通過先進的大數據分析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進行適銷對路的產品研發。
后疫情時代,無論是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國際市場,還是在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都需要中國乳品企業立足當下平穩發展態勢,不斷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