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水渠,我們種水稻就方便多了。”金秋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合山市古邦村南洪屯村民譚如梅高興地說。過去,村里的稻田水渠年久失修,一到旱季只能引水灌溉。2019年,該村農田被劃為合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區,隨后建起11條共2966米“三面光”農渠,修繕了機耕路,灌溉用水方便了,收獲的時候也能用上收割機了。
據介紹,合山市為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助力脫貧攻堅,確保按時圓滿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專門成立了由市長掛帥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通過落實組織保障、提供技術支撐、加強監督管理、整合扶貧資金等多項舉措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據悉,合山市創新建立“三定、兩保、一加強”管理模式,根據優勢特色產業布局和發展需求、作物種類、農時要求、建設主體自身條件,確定建設任務、建設標準和建設方式,建立突擊隊或工作專班,加大宣傳和指導監督力度,選派監理單位開展施工監理,多渠道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加強項目廉潔紀律建設。
據了解,合山市還積極探索回鄉投資創業、合資共建園區、統籌扶貧資金、建管一體化等投融資模式,整合高標準農田、林業植被恢復、扶貧移民建設等項目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引進龍頭企業入駐農業園區,探索“先建后補”方式建設高標準農田。
隨著耕種機械化和農田標準化建設的推廣和使用,合山市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加速,農業經濟發展穩步提升。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合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高標準農田8326畝,總投資1328.5萬元,分布在3個鎮5個村;完成糧食種植面積4.59萬畝,同比增長4.8%,一產增長8.9%,排在來賓市6個縣(市、區)第一位;項目區建設改造后預計水稻畝增產25公斤,投入成本畝節約70元,年增糧食41.6萬公斤,新增效益193.04萬元,為該市發展產業扶貧、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韋柳勇 覃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