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1家銀行發行永續債,發行規模合計為3811億元。分析人士稱,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不僅能夠提升、鞏固自身的風險抵御能力,也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但需要關注的是,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整改過程當中資產配置可能出現結構性變化,引致永續債需求邊際弱化。
發行銀行范圍擴大
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國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在內的21家銀行發行23只永續債,發行規模合計為3811億元。
從發行主體看,21家銀行中有3家國有大銀行、2家股份制銀行,其余均為城商行、農商行;城商行、農商行占比超過七成。某銀行研究員稱,今年以來永續債發行銀行范圍擴大,呈現“由大型銀行向中小銀行、由上市銀行向非上市銀行”擴散的趨勢。中小銀行作為服務中小企業的主力軍,通過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不僅有助于提升、鞏固自身的風險抵御能力,也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從發行規模來看,中國農業銀行“拔得頭籌”,今年以來兩筆永續債發行規模分別為850億元和350億元,共計達1200億元;其次為郵儲銀行,單筆發行規模為800億元。發行規模最小的則為湖州銀行,為1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3家國有大銀行和2家股份制銀行發行規模合計達3200億元。而城商行、農商行中,除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和華融湘江銀行發行規模超過50億元外,其余均在50億元以下。
需求或邊際弱化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4.21%,較年初下降0.43個百分點。永續債作為資本補充的重要工具,過去一直受到銀行青睞。
華泰固收團隊表示,今年以來,受銀行補充一級資本需求、國企有降杠桿考核影響,永續債發行規模和凈融資額保持高位。發債主體向信用資質較強的AAA品種及國有企業集中,銀行永續債供給尤其多,但需求端出現弱化。中國銀保監會近期發布的《關于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和人社部針對年金管理人下發的征求意見稿中,對于永續類型的品種,都要求按照發行人對其權益工具或者債務工具的分類認定。新規使得部分投資人投資永續債券占用權益工具額度,也造成了近期的拋壓。6月以來,永續債利差略有擴大,銀行永續債尤為顯著,估值壓力顯現。
天風固收團隊認為,5月以來金融監管部門相關政策就永續債記法表述發生變化,疊加理財整改過程當中資產配置可能出現結構性變化,引致永續債需求邊際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