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節日,清明承載著人們對故人的緬懷追思,也綿延著數千年的習俗。但非常之時更需行文明之舉,在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下,安全、文明、綠色祭掃成為山西各地的共識。
“非常時期無法回到老家,所以我想在后院種棵樹,以寄思念,相信親人也能收到我的心意。”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米女士說,緬懷親人,貴在心意,重在文明。
在陽泉市,考慮到群眾祭掃需求,為避免人員聚集,從3月27日起,陽泉市殯儀館根據承載量實行分時錯峰祭掃。提倡市民提前電話預約,盡量避開祭掃高峰。與此同時,該市民政部門建立的清明節網上祭掃服務平臺已經上線運行,廣大市民可通過網上追思、制作思念卡、書寫寄語等方式進行祭奠。
呂梁市也把祭祀搬到了網上,打開微信,“指尖輕觸,哀思關山飛渡”的字幕把人帶入肅穆的氛圍。頁面分為烈士館和個人館,網友可以致敬英烈,也可以為逝去的親友自建一個紀念館進行追思。有網友表示,這樣的“云祭掃”同樣感情充沛,可以喚醒家族記憶、重溫家國情懷,是一種具有現代氣息的緬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