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本是對證券行業的調侃,但近日方正證券(601901,股吧)曝出的裁員20%傳聞卻生動詮釋了這句“調侃”。
方正證券去年并表民族證券,增員85%。而這并沒有拉升方正證券業績,該公司去年人均收入和利潤卻在上市券商中排名墊底。今年以來,資本市場走弱,新增投資者開戶數量和交易量也急轉直下,方正證券本就墊底的業績更加雪上加霜。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12.64%,4月單月,環比降幅已超50%。
如此內憂外患下,方正證券流出的內部文件顯示,公司將通過多種措施提升業務能力,優化人員結構,合理控制成本,裁員20%,而以此計算,被裁員工或達千人以上。對此,致電方正證券董秘辦,并按對放要求發送采訪郵件,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方正證券陷內憂外患
據華夏時報報道,方正證券的一名業務人員近日通過社交網絡上傳了一份內部文件,名為《關于啟動組織效率提升的通知》,并稱公司已經將其作為年度戰略工作重點推進,“要么裁20%,要么降薪20%,方正集團下的命令。”由于擔心降薪會引發一些有能力員工的離職,所以選擇了更為直接的裁員。
事實上,當券商全行業面臨經紀業務步入低谷期的時候,方正證券所遇到的麻煩要更多一些,除了全行業的問題,還有自身的問題。
根據方正證券業已披露的財務數據,截止到2015年底公司擁有員工8363人,對比公司去年109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和41億元的凈利潤,人均實現的主營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只有131萬元和49萬元,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這一收入在25家上市券商當中,排名墊底。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公司去年剛剛完成了對民族證券的財務并表,導致員工數量從去年中期的4920人激增到8363人,增員85%,最終影響到了人均收入和利潤。而20%的裁員比例將涉及超過千人。
從外圍的行業因素來看,券商行業在2015年的牛市當中多數都進行了擴員增編,但是隨著牛市的結束,各家券商經紀業務不得不進行收縮。
壓力是擺在眼前的,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和兩大交易所的統計數據,2015年全行業代理買賣股票和基金的平均傭金率已經從上一年度的0.66 降到了0.51 ,降幅23%,是近年來的最大降幅。
傭金率下降的同時,隨著市場轉入低迷,新增投資者開戶數量和交易量也急轉直下,根據中登公司統計數據,整個4月份新增投資者數量只有155萬人,較上月減少32.32%,而5月份前三周的新增投資者數量只有84萬人;5月份第三周的持倉投資者數和參與交易投資者數都創下一年以來最低點。
對于經紀業務收入占比接近七成的方正證券來說,這種行業氣候驟變帶來的感受尤為強烈,而公司目前還面臨著其他券商沒有的內部整合問題。
利潤下滑面臨“寒冬”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報道稱,2016年以來,大部分券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大幅下滑。今年4月份,有16家券商凈利潤環比降幅超過五成。方正證券也未能幸免。
從同比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9.23億元,同比增長4.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48億元,同比下滑12.64%。
在2015年4月份,方正證券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36億元、6.28億元,公司全資子公司民族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4.66億元、2.26億元,公司控股子公司瑞信方正的兩項數據分別為426.76萬元、-71.03萬元。
而在2016年4月份,方正證券母公司上述兩項數據分別為2.42億元、0.67億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76.64%、89.33%,全資子公司民族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2億元、0.37億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74.35%、83.63%。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方正證券和大部分券商一樣,在A股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業績都面臨較大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5年,方正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人員為129人,投資銀行業務人員為276人,自營與信用業務人員為83人,機構與銷售交易業務人員為54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方正證券擬對公司進行人員結構調整的同時,也把控制成本提上了日程。
根據方正證券內部規劃,公司2016年分別采取了核定收入利潤率、薪酬收入比等指標,在鼓勵持續做大業務的同時,也要求各條線樹立嚴格的成本意識,量入為出,提高成本管理能力。
數據顯示,2015年,方正證券經紀及信用交易成本為24.73億元,同比增加92.54%,自營投資成本為1.32億元,同比增加444.58%,投資銀行成本為2.99億元,同比增加31.43%。
方正證券上述負責人表示,將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管理效率、推動業務協同、降低管理成本,具體包括建立投入產出掛鉤機制、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
在建立投入產出掛鉤機制方面,方正證券將進一步將人員編制與業績產出緊密掛鉤,在參考行業市場數據和公司歷史數據的基礎上,主要依據條線考核指標、人均產出、人數市場對標結果等因素核定人員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