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保險資金運用內控指引政策培訓會上,保監會資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率下行趨勢下保險公司應主動調整負債結構。
伴隨著近年來的改革創新和發展,保險資金運用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和挑戰。在1月13日舉行的保險資金運用內控指引政策培訓會上,保監會資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資金運用面臨的風險更加多樣,包括利率下行、信用風險敞口增大、投資能力不足與公司治理缺陷等,并提醒保險公司看到長期資產匹配風險,主動調整負債結構,同時要關注部分信托產品的信用風險。
投資收益提升
近年來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發展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在當天培訓會上介紹,保險資金運用體系初步形成,多元化配置格局基本實現,保險資金配置領域已與國際基本一致。
同時,資金運用創新動力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大。推進保險資管產品注冊制改革。2015年年末,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等資管產品規模已達到1.3萬億元,兩年來的注冊規模是過去七年的四倍。從2006年到2015年年底,所有的保險資管產品的發行和運用規模將近1.8萬億元,總共分成五大類,這幾類產品是保險資金對接實體經濟、開展另類投資的主要載體。
另外,保險投資收益顯著提升,收益穩定性不斷增強。收益率從2012年的3.39%提高到2013年的5.04%,再提高到2014年的6.3%,2015年前11個月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6.87%,年化收益率是7.5%,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保險資管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到2014年,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為2.2萬億元,平均收益率是5.3%,每年給行業貢獻將近2000億元的投資收益。保險投資收益是近幾年來保險行業利潤的一個主要來源。
而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更多依靠信息披露、資產負債管理、內部控制、分類監管和合規計分等現代化、市場化的監管手段,逐步取代過去審批、核準等監管方式,已經初步構成現代化、多層次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體系。同時,資金運用風險總體可控。當前保險投資資產質量較為優良,安全性較高,流動性較好,并實現專業化運作及資金全托管制,已減少了操作風險。
風險更加多樣
不過,伴隨著保險資金運用改革創新和發展,保監會資金部相關負責人在培訓會上表示,資金運用面臨的風險更加多樣,包括利率下行、信用風險敞口增大、投資能力不足與公司治理缺陷等。
比如,在資產利率下行比較明顯的情況下,僅部分敏銳的保險公司有意調整負債結構,整個保險行業負債端并沒有隨之發生明顯變化,成本仍有剛性,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保監會上述負責人稱,行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資本市場利率下行情況下,高負債成本長期能否找到對應資產的問題,并主動地去調整負債結構,而不是僅看到保險產品在不同產品中更好賣這一點。
《證券日報》記者據用益信托數據統計,2016年新成立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下行到7%以下。1月4日至8日當周16家信托公司成立的38款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僅為6.56%,較前一周下降1.58個百分點。其中,收益最高的為1.5年-2年期產品,預期收益率為8.41%。分析認為,受寬松貨幣政策影響,市場無風險利率呈下降趨勢,短期內信托產品收益率將繼續下滑。而記者據同花順(66.650, 0.16, 0.24%)iFind數據統計,保險公司萬能險最新的結算利率最高仍在7%以上。
而在信用風險方面,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險行業投資的基礎設施等項目的信用等級水平相對比較高,到目前,信用風險還處于可控范圍。不過,其提到,信托產品的風險值得關注。保監會在過去半年時間內對這方面風險的關注較多,發現行業內存在一些風險隱患,比如有的保險機構把部分不滿足保險資金運用范圍的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項目,做成信托產品,再投資。“類似這樣的資金信托業務風險,監管不是沒有看到。”
在險資運用風險方面,曹德云表示,從微觀層面看,部分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不健全,操作風險、道德風險的問題較突出,有的公司投資沖動與薄弱的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能力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有的公司投資能力及風險管理能力還相對不足,在投資文化、專業門檻、基礎制度規則以及運行機制上還處于基礎建設的初級階段。
從宏觀層面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已經與我國經濟金融風險深入地交織交融在一起,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和經濟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都將給保險資金運用帶來更復雜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因素。
內控指引發布
在這種形勢下,保監會研究制定并于2015年12月15日發布了《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及應用指引,作為推動保險公司健全和完善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的一個參考,同時也是監管機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提升監管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內控指引分為總指引與配套應用指引,體現為“1+N”的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體系,更加體系化和具有操作性。在首次發布的《應用指引》(第1號-第3號)中,分別對銀行存款投資、固定收益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資的關鍵環節制定了內控標準和流程,將防范上述投資領域的主要風險和問題,比如股票投資領域的資產配置風險、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風險等問題。
保監會還將根據市場和監管需要,陸續出臺針對不動產、保險資產管理產品、股權投資、境外投資、衍生品等投資類別的配套應用指引,不斷豐富和完善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體系和標準。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2015年年底的行業風險防范工作會議上提出,內部控制制度完不完善,對于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凡是內部控制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節約成本、防范風險和創新產品,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建設非常重要。
“內控指引的發布對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意義,不亞于償二代對保險監管的意義。”曹德云稱。
保監會要求,保險機構聘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對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進行專項審計工作,并在每年的4月30日前報送上一年專項審計報告。(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