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消息,國家統計局將于北京1月19日10時公布2015年四季度和全年GDP數據。綜合經濟學家分析,第四季度GDP預計同比增長6.9%,全年GDP預計同比增長6.9%。經濟學家表示,第四季度基本面出現了增長亮色,但其強度不足以支撐經濟明顯反彈,全年GDP增速恐將是1990年以來首次跌破7%。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2015年經濟受到金融服務業快速增長的提振,預期全年增速與第四季度一樣,預期可達6.8%。金融服務業按年增長預計大約17%,為歷史新高,對GDP的貢獻較往年多了0.7%左右,如果沒有此前的股市牛市支撐,GDP增速可能已跌至6.1%至6.2%。
不過,實體經濟依然疲弱,加上市場震蕩,2016年的GDP增速將下滑至6.4%。中國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較為嚴重,投資占GDP比重過高,企業債務比例也高,去杠桿過程還在進行,而消費又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上漲。他還分析,傳統的貨幣和財政寬松可能不會改變中國經濟下滑的趨勢,僅能減緩經濟滑坡的速度,預期中國央行最早將于本月降準50個基點,2016年將總共降準200個基點。他給出的預測值為6.8%。
德國商業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師周浩表示,第四季度經濟尚算平穩,目前沒有特別大的下行風險,11月份各項金融數據相對穩定,12月整體社會融資表現也較好。但是四季度經濟增長通常會較三季度有減速的現象,三駕馬車中消費較強,投資和貿易疲弱,故整體經濟仍會有較大的放緩。其中,與重工業和投資更加相關的工業產值數據與2014年相比下滑明顯,但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的按年跌幅則相對較小,消費在第三季度也有明顯回暖的跡象。
他預期2016年的貨幣政策將繼續寬松,央行在降準上的力度會大一些,降息空間則會因為資本外流壓力而較小,料1次降息4次降準。因此當前值得擔心的問題是,在目前宏觀環境還算穩定的情況下,市場卻大幅波動。他認為2015年全年經濟增速預期達6.8%。
華僑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謝棟銘分析,四季度出現一些企穩信號,包括此前政策的效果和部分新的變化,對于當月經濟和第一季度增長都有一定支撐。一方面,制造業PMI雖然還在50以下,但不再惡化;非制造業PMI保持強勁,從側面體現出服務業活力增強,經濟轉型為增長提供一些支撐。另一方面,政策面此前偏寬松的貨幣政策效果延續,貨幣條件在2015下半年得以放寬。
從財政存款來看,12月財政存款減少明顯超預期,有盤活存量、加大支出的含義,2015年財政赤字也有可能超預期,這對于今年一季度增長也是有支持的。另外,下半年財政政策加碼,如下調企業資本金等措施,再加上地方專項金融債等,都是財政加杠桿的方式。總體看今年經濟增長還會維持緩步放緩的節奏,大方向仍然向下,全年增速預計在6.7%,四個季度預測分別在6.9%、6.7%、6.6%、6.6%,由于包括產能過剩和高杠桿行業在內的市場供需仍未恢復均衡,他給出的預測值為6.9%。
華寶信托駐上海的經濟學家聶文表示,去年四季度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能看到一些企穩信號,預計整體上增速與第三季度持平。其中,汽車和地產銷售顯現一些積極信號。不過他分析,這些企穩因素并不穩固,汽車銷量與刺激政策有關,而地產 業刺激政策已經出臺一年時間,一般刺激效用能夠維持一年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供給測改革推行力度比較大,可能對產能行業也會帶來一定沖擊,預計2016年全年經濟增速降至6.5%,上半年在6.6%,下半年進一步下降至6.4%,他預測GDP增速為6.9%。(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