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星巴克計劃升級已有的門店模式,除了目前的簡單門店和有吧臺的門店之外,計劃開始約1000家精品店,稱為Princi,主要提供精品咖啡的烘培和更多食品選擇。主要設計理念有點類似美國和釀酒廠在一起的高檔酒吧。
【星巴克在線下社交占據重要地位】
星巴克CEO提到一個重要觀點:他認為隨著大部分零售業受到電子商務的擠壓,例如連鎖書店等,星巴克等咖啡館作為少數幾個能提供一個陌生人和熟人進行短時間、輕松的線下交流的場所,其社會價值在提高。我們很認可這一觀點,星巴克在美國所能提供的標準化的快捷服務和優質的環境,是低檔咖啡連鎖點,比如Dunkin Donuts, 7-11和麥當勞所無法取代的。
在中國二三線城市,星巴克所代表的小資生活情調也是大型商圈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如下圖所示,在二三線城市中,絕大部分的開店地址都在商圈中。
簡單來說,人們始終需要一個在聚餐之外的短時間線下交流的環境,而咖啡館扮演了這一角色。在咖啡館這一行業中,星巴克的品牌效應,和其品牌所代表的標準、優質服務,和其強大的全球供應鏈,都讓他勝出同業一籌。
綜上所述,如果星巴克的五年計劃如期實現,保持每年10%的銷售增速,我們認為市場給予的估值將會十分慷慨。
【咖啡價格上漲對星巴克影響被夸大了】
根據歷史數據,星巴克股價和咖啡價格指數看似相關性較強。因此,許多人認為當咖啡價格上升會抑制星巴克股價。然而,由于星巴克議價能力強勁,并且通過期貨對成本進行控制,我們認為咖啡價格上漲對星巴克股價壓力并沒有想象中大。
星巴克股價和咖啡豆價格指數(JO)對比:
據Fortune報道,星巴克于16年7月連續第三年提高部分飲品價格,最多達到30美分,但客流量沒有受到影響。同時,根據管理層透露,咖啡豆價格只占星巴克主營業務成本(COGS)的20%,而業務成本只占收入的40%(毛利潤率60%),說明咖啡豆價格只占收入的8%。此外,星巴克從2011年和2014年咖啡豆價格高企時已經獲得成本控制的經驗。在11月的電話會議上,公司披露2017年咖啡豆需求量的三分之二已經利用期貨鎖定了價格。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咖啡豆價格不是一個重大的利空因素。
【主要風險】
首先,星巴克面臨著其他咖啡連鎖店的壓力,比如Dunkin Donuts, Peets,和麥當勞的咖啡等。當地咖啡店也有一定的替代效應。
其次,從財務指標上看,其過高的負債水平和過高的股價,P/E比例是星巴克的劣勢。
星巴克在美國的增速下降,雖然中國市場表現搶眼,有7%的增長率,但是可能仍然不足以讓投資者放心。
如果星巴克在中美的開店數下降,或者同店銷售連續兩個季度以上出現下滑趨勢,將會引發股價大幅重估,不足以支撐目前的預期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