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IPO新規,不僅減弱了新股擴容對二級市場的沖擊,其先申購后繳款的操作模式還大大激發了投資者的打新熱情。
在這股興起的打新熱潮之下,IPO超額認購倍數水漲船高,投資者中簽率卻跌至萬分之幾的低位水平。據德勤中國統計,今年以來,120只新股在接受投資者網上申購中,全部獲得100倍以上的超額認購,其中表現最佳的朗科智能獲得的超額認購倍數高達6135倍,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發行紀錄。
新股“奇貨可居”
2016年IPO新規實施以來,預繳款舊制一去不復還,這使得打新一時間風靡市場。但市場上可申購的新股數量卻出現了縮減的勢頭,這讓新股變得“奇貨可居”。
若不把上半年未有新股發行的2013年統計在內,2016年前三季度的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金額均為2010年以來的低位水平。據德勤中國統計,截至2016年9月23日,今年以來120家新股IPO合計募資金額749億元人民幣,新股數量和融資規模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38%和49%。在前三季度,前兩個季度新股緩步發行,半年融資規模控制在300億以內;三季度市場乍暖,截至目前融資規模超過了45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滬深兩市均未出現百億以上規模的IPO,最大IPO江蘇銀行融資額為72.1億元,排在其后的三角輪胎、貴陽銀行、中國電影、玲瓏輪胎的募資規模均低于50億元門檻,融資額分別為44.1億元、42.5億元、41.7億元、26.0億元。前三季度的IPO發行相比去年同期明顯式微。去年同期,國泰君安、中國核電、東方證券融資額均超百億大關,分別為300.6億元、131.9億元、100.3億元。
德勤中國預計,2016年全年A 股巿場將會有大約180只~220只新股上市,發行數量較去年同期跌幅不足18%,融資額約為860億~106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下降33%~45%。跟前三季度一樣,今年四季度大部分新股將主要來自于自制造和科技企業,且多數為中小盤股。
超額認購倍數狂漲
取消新股申購預繳制度、新股縮量發行雙重“利好”之下,投資者的打新熱情大幅升溫。
一大批機構及大資金擁有者正在跑步入市。申萬宏源新股策略小組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參與網下打新的初詢配售對象以月均18.24%的增速快速上漲。
網下投資者跑步入市的同時,網上發行勢頭同樣火爆。據德勤中國統計, 2016年前三季度所有的IPO都在網上申購中獲得超額認購,并且均獲得了100倍以上超額認購。其中,最佳IPO朗科智能在網上發行中獲得的超額認購倍數達到6135倍,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田中精機809倍的發行紀錄。緊隨朗科智能其后,今年前三季度網上發行情況排名第二的紅墻股份獲得超額認購倍數6024倍,此外同益股份、達威股份、微光股份超額認購倍數均超過5000倍。
如此發行熱度,使得普通投資者打中新股的概率微乎其微。相比過往,今年以來上市新股的中簽率大幅下滑,普通新股的網上申購的中簽率低至萬分之幾,個別品種甚至不足萬分之二。
德勤中國合伙人鮮燚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年自取消新股申購預繳以來,中簽率下降,新股上市的累計收益相比過往實際有所下降;“但有時也會出現一些上市后收益率非常高的股票,諸如一次中簽500股賺15萬的神話。神話仍然有,但總體上有所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