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
銀河證券一個月內被曝三次現管理“黑洞”,其中兩次被媒體指出失職。據報道,今年6月,銀河證券遭到全國股轉系統采取自律監管措施,起因為其推薦的掛牌企業通靈電器利潤分配違規操作,而銀河證券相關責任人也表示確為“督導不到位”。此后騰訊報道稱,銀河證券推薦掛牌的另一家企業天晴股份為美股退市企業,但該公司在掛牌新三板時并未如實披露相關信息。
業內人士表示,從海外退市回來的公司,主辦券商必須要查清退市的原因,以便應對監管的詢問,但是各家的程序都不一樣,各家的流程并不標準,目前都是憑經驗去做。還有分析認為,企業在掛牌時未如實披露相關信息,與其主辦券商有莫大(博客,微博)關系,至少說明主辦券商失職。
據中新網6月中旬報道,銀河證券秦皇島證券營業部女員工車超利用職務便利,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里詐騙1685萬。銀河證券對此回應稱,系個人行為。但投資受害人表示,車超作為銀河證券秦皇島證券營業部的員工,推銷本單位的理財產品,對賬單據和憑條中均蓋有公司公章,足以表明秦皇島證券營業部在日常監督管理中存在嚴重疏漏。
此外,據多家媒體報道,銀河證券董事長陳有安于此前提出辭職,接任者為證券業協會會長陳共炎。據報道,陳有安今年58歲,尚未到退休年齡。根據中紀委監察部4月25日發布的中投公司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銀河證券黨委對57名干部的任職考察或背景調查結果及公示情況重新進行審議,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人員給予黨紀處分。
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銀河證券董秘辦采訪,但電話無人接聽。
一月三曝管理“黑洞”
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報道,今年6月,正在謀劃A股IPO的港股上市券商銀河證券遭到全國股轉系統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的當頭棒喝。這是自2014年3月以來,銀河證券首次被全國股轉公司點名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銀河證券此次被點名源自于其推薦掛牌企業江蘇通靈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利潤分配的違規操作。
銀河證券新三板業務總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靈電器相關經辦人員不熟悉相關業務規則,而導致歷任分配操作違規,未履行中國結算相關程序,且未發布實施公告。他同時坦承,“在這一過程中,我公司持續督導不到位。”對于此次全國股轉系統采取的自律監管措施,公司正在制作書面承諾文件,將按要求向股轉系統提交。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銀河證券秦皇島證券營業部女員工車超利用職務便利,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里詐騙1685萬。銀河證券對此表示,受害人與車超屬于親戚關系,受害人款項均轉給車超個人,與銀河證券無關。
但投資受害人認為,車超作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島證券營業部的員工,推銷本單位的理財產品,對賬單據和憑條中均蓋有公司公章,并且交易賬戶中曾顯示有3935萬美金的存在,這一切足以表明秦皇島證券營業部在日常監督管理中存在嚴重疏漏,應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騰訊財經報道,新三板掛牌企業天晴股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艷青,曾因罹患“一種可能致命的疾病”,被美國法院判處罰金和終身不得擔任任何股票注冊于SEC的公司職務。而在這家公司掛牌新三板之前,又被爆料稱其曾因嚴重的財務造假丑聞,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法院調查處罰,被強制注銷股票。
該公司的主辦券商正是銀河證券。有分析指出,天晴股份未在掛牌時如實披露上述諸多丑聞,與其主辦券商有莫大關系。至少說明主辦券商失職。一家總部位于北京的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諸如這種從海外退市回來的公司,我們主辦券商是必須要查退市的原因,以便應對監管的詢問,但是各家的程序都不一樣,各家的流程并不標準,都是憑著經驗去做。”
換帥引猜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銀河證券董事長陳有安已于4月向組織提出辭呈,辭任銀河金控、銀河證券董事長等職務。而在陳有安辭任后,銀河證券的新董事長或將由證券業協會會長陳共炎擔任。
據報道,陳有安今年58歲,從年齡上看尚未到退休年齡。根據中紀委監察部4月25日發布的中投公司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銀河證券黨委對57名干部的任職考察或背景調查結果及公示情況重新進行審議,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人員給予黨紀處分。
此外,銀河證券還對3名在非系統內企業兼職領薪的員工作出處理,對退休人員返聘問題進行糾正,并對有關領導人員追究問責。銀河證券已免去3位延期退休的原部門級負責人現職,并為其辦理了退休手續。
據時代周報報道,值得一提的是,銀河證券掌門的此次更迭剛好發生在銀河證券的IPO前夜。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說,擬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變更屬于重大變化,是需要補充材料說明情況的,因為公司的業績和估值都是以原來高管團隊的領導為基礎的,董事長變更是否會影響經營管理決策,是否影響業績等都需要說明。
還有私募人士表示,國企的董事長變更可能并不影響具體業務開展,影響業績的核心管理團隊并沒有變化,因而對公司影響不大,不過寫材料與監管層溝通的流程還是會延長上市周期。
對于繼任者,有業內人士認為,陳共炎赴任是為了推進銀河證券A股上市;也有匯金系券商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應該是正常的人事調動,畢竟上市已經是既定的事情,最多會起到催化作用。”
上市坎坷
據時代周報報道,銀河證券A股的上市路一直沒有停止。2014年11月開始,券商上市再次打開閘門,至2015年6月初,有國信證券(002736,股吧)、申萬宏源(000166,股吧)、東興證券、東方證券和國泰君安等5家券商先后在A股上市。截至目前,A股上市券商已有26家。證監會公開信息顯示,銀河證券目前仍在A股IPO的排隊大軍之中。目前已過會排隊發行以及排隊上會的券商已經達到了10家。
“銀河證券是老牌券商,但這幾年慢慢沒落,經紀業務等各項排名被一些原本排在它后面的券商趕超,這與它沒能順利上市有直接的關系。比較相似的是國泰君安,曾經是業內老大,卻因為沒能及時上市漸漸被中信和海通超越。”上海一家大型私募合伙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在“一參一控”尚未解除的情況下,“匯金系證券可能會進一步整合,銀河可能作為匯金的重要同業整合平臺”。
實際上,2013年5月底已是匯金系解決“一參一控”問題的最后期限,但當時匯金系仍絕對控股宏源證券、申銀萬國證券、銀河證券、中投證券和中金公司,加上參股的券商,“匯金系券商”達到10家之多。而重組或退出這些券商的股權成為必然選擇。
在醞釀一年之后,市場在2013年底傳出,匯金系券商初步整合框架基本敲定:銀河證券將與中投證券合并,宏源證券將與申銀萬國證券合并。此后,申萬與宏源在2014年確定合并,2015年1月26日,合并后的申萬宏源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
而銀河證券與中投合并卻遲遲不見動靜,上述華泰證券(601688,股吧)投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整合可能在銀河證券A股上市后進行,“中投證券作為匯金系旗下唯一全資控股的券商,規模小且無業務優勢,合并的難度比申萬宏源合并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