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券商中國援引監管層相關負責人報道稱,投行業務需重視合規風控體系建設,否則券商面臨被撤銷保薦業務牌照風險。報道并稱,監管部門已對首批13家保薦機構做出專項現場檢查。
據券商中國報道,監管當局正在考慮將保薦業務納入證券公司的整個風險控制體系之內,處罰措施將升級為“撤銷保薦業務牌照”,此舉是針對保薦機構在IPO環節中,“審慎核查不足,專業把關不夠,出具的保薦書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等行為;監管層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未來將全面追責欺詐發行案件,“一旦出現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簽字人無一例外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IPO欺詐發行及虛假披露是資本市場最為嚴重的三大證券欺詐行為之一。在IPO環節,包裝上市、披露不實乃至欺詐發行時有發生、屢禁不絕。
《華爾街日報》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券商重新審查IPO申請企業的財務記錄和信息披露,且中國證監會希望將894家申請IPO的公司名單縮減三分之一左右。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提及,今年6月24日,證監會部署IPO欺詐發行及信披違法違規執法行動。證監會表示:“執法行動將統一部署、協調聯動、持續推進,全面覆蓋IPO各個環節,全面覆蓋發行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中介機構等各類主體,全面覆蓋不披露、不及時披露、虛假披露等各種違法行為。”
市場人士認為,證監會此次對IPO核查以及券商自查等系列措施,有望把一些不符合新股發行要求的公司踢出局,一定程度上緩解新股發行的堰塞湖。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稱,該項專項檢查也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核查”,已有部分券商開始進行內部自查。投行人士分析,主要是讓那些成長性差、業績不穩定、成長空間小等類型的企業挑出來或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