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時隔4月再次提上日程,從本周一申購凱龍股份開始,掀起申購浪潮。有消息稱新股發行將啟用新規,投資者在進行申購時無需繳付申購資金,投資者申購新股搖號中簽后再履行資金交收義務。然而,由于取消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不僅需要修訂相關規則,還涉及證券交易系統技術改造,這兩項工作均需一定的準備時間。所以,第一批的10家公司完成會后事項程序和重啟發行備案工作后,仍將按照之前的規則預繳申購資金。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首批10家IPO公司募資總額為39.4億元,預計凍結資金將達到近萬億元。南方基金總裁助理兼權益投資總監史博指出,近期IPO重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好事,說明市場逐步恢復正常,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需要IPO,牛市中也不可能沒有IPO。新公司上市相當于新鮮血液再次注入到這個市場,為市場增添活力。同時,這也有利于二級市場投資者。
隨手記金融研究院基金研究員程龍分析稱,受此影響,近期A股市場反復,成交量持續萎靡。由于新規暫時無法實施,結合當前A股市場環境,打新基金短期內仍將能獲得新股申購無風險收益。程龍表示,隨著股市的持續回暖,市場的投資信心也有逐步修復的態勢,資本改革下的慢牛可期,但由于其他18家公司IPO是否會采用新規還不確定,這也相當于給A股市場12月的走勢埋下了資金凍結地雷,因此12月股市走勢未必明朗。
史博認為,四季度A股市場再次出現大幅下跌的風險較小。在前期大幅下跌釋放風險后,市場整體估值已基本合理。貨幣政策相對寬松,利率大幅下跌,穩增長政策預期出臺,經濟基本面將有所改善。同時,杠桿資金撤離已經告一段落,投資者普遍謹慎,倉位較低。不過,他提醒投資者,A股市場的主要風險因素在于企業盈利能力沒有明顯改善。這樣的背景下,股市上漲主要靠估值的提升,估值的提升又依賴于投資者情緒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