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去年高位成立的爆款新基金不同,在今年A股開年大跌中,低位成立的主動權益類新基金展現了明顯的超額收益,業績表現遠超老基金,也大幅跑贏同期大盤指數。
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相比老基金的歷史持股拖累,主動權益類新基金建倉期倉位靈活,布局從容,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牛市買老,熊市買新”也是普通投資者可資借鑒的方法。
次新基金跑贏老基金
近14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25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份額合并計算)成立以來平均回報為-1.29%,超過同期老基金近14個百分點,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16.17個百分點。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新基金沒有存量持股拖累,在投資上更容易“輕裝上陣”,在股市相對低點建倉,相比老基金有更多的投資優勢。
嘉實基金大消費研究總監吳越表示,就次新基金而言,倉位更加靈活,在應對市場下跌以及選擇加倉時點時,更加游刃有余。另一方面,次新基金的組合構建是對未來半年或一年市場判斷的呈現,在全新建倉期圍繞窗口進行布局,可以給投資者節約很多時間成本,也會反映基金經理最新市場觀點。而老基金可能有一個歷史的慣性,基金經理會著眼于中期的行業機會做資產配置,是更久之前做的布局。
以次新基金嘉實內需精選為例,在今年市場動蕩背景下,該新基金以絕對收益為目標,在市場沒有機會或整體下行風險較大時采用低倉位運行,對于老產品是無法這樣操作的。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表示,新成立基金一般有不超過6個月的建倉期,期間基金經理會結合市場行情根據自己的投資習慣逐步建倉。
“建倉期的基金,基金經理可以把握建倉節奏,由基金經理進行擇時,權益倉位沒有限制,而老基金的股票倉位需要保持在合同限制的范圍內,股票資產占比通常較高。這就使得兩者權益倉位有較大差距,所以在下跌行情中,新基金有更好的表現。”匯成基金研究中心相關人士稱。
Wind數據也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具有可比數據的80只混合型基金平均持股倉位為44.14%;同期混合型老基金平均持股倉位為67.09%,相比次新基金倉位更高。
“牛市買老,熊市買新”
弱市中定投效果更佳
針對主動權益類新老基金的上述特點,有業內人士總結“牛市買老,熊市買新”的投資方法。
吳越表示,“牛市買老,熊市買新”從邏輯上來看是恰當的。首先,老基金倉位會更高一些,新基金存在一個建倉期,初期倉位可能會偏低,如果是單邊牛市,倉位高對老基金會帶來非常明顯的貢獻;熊市買新基金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他也提及,這個投資方法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很難操作,原因是很難去評判一個市場具體處于什么行情。相比判斷熊市和牛市,更加重要的是選擇優秀的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以及優秀的資產和賽道,進而進行中長期布局,這才是適合投資者參與基金產品和權益市場的方法。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表示,“牛市買老,熊市買新”的做法有一定道理。在牛市中,新基金需要一定建倉期,在上漲行情中通常難以跑贏高倉位的老基金。熊市中則正好相反,新基金會因為有建倉期,權益倉位較低,能更好地抵御風險。
但匯成基金也稱,投資者不能過度依賴于這一策略,最根本的還是要落實到所投基金經理及其所管產品上。
針對弱市中的投資方式,多位業內人士建議以定投方式做好布局,會有更好的投資體驗。
博時基金多元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麥靜認為,投資者布局權益基金的目的是為了資產更多的增值,權益資產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是最具增值潛力的資產,也是個人投資繞不過去的一類資產。目前整體權益估值合理,顯然不是泡沫化階段,未來市場仍然還會有波動,但“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未來的波動更多能夠提供給投資者逐步布局權益基金的機會,建議大家通過定投的方式進行布局。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表示,在弱市中買基金,投資者可以通過定投的方式平滑自己的曲線,或者買一些注重風險控制的基金。此外在權益市場較弱時,也可以購買權益倉位中樞較低的產品,如偏債基金和二級債基金等。
吳越也建議通過均衡定投的方式,一來大部分投資者的倉位可以被平均攤薄下來,而且基于中長期反轉的角度來看,也能夠減少中短期回撤和投資者心理壓力,同時,盡力去捕捉中長期整個市場反轉之后向上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