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市場主流模式
雖然FOF的具體細則尚未出臺,但多數基金公司已根據自身的優勢研發出了不同類型的FOF產品,進入了FOF組合的“公測”階段。在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看來,FOF最大的價值在于配置的優勢。而在種種因素的考量之下,部分基金公司傾向于選擇主動管理被動類(AFOIF)基金的模式。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FOF投資部總監坦言,一方面傾向于優選公司內部產品,另一方面也會選擇外部的被動型基金,主要基于不需要調研、流動性更好,相關費率較低、即使雙重收費影響也不大等因素的考慮。
另一家基金公司的FOF投資團隊負責人則坦言,“此前有其他公司的專戶FOF想調研該公司旗下基金,出于種種考慮婉拒了。調研其他公司的產品確實難度較大,而且獲取到的有效信息也相對有限,因此也會傾向于在子基金層面更多選擇被動型工具。”
就挑選基金的角度,海富通基金FOF業務的主要負責人杜曉海認為,需要充分利用被動式產品或者一些量化類產品,它們的風險收益特征相對固定,調研難度較低,投資人也可以比較確定地把握產品的特征。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和券商或其他外部機構合作,從而更方便地覆蓋更多的基金產品。國外的成功經驗引入國內是一個有效的快速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但必須對國外的策略進行國內環境的測試,以確保該策略在國內不至于水土不服。
指基降費提升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個月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密集增設C類份額,且C類份額的費率與原基金相比有所降低。業內人士認為,上述舉動意在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從資產供給端為FOF管理機構以及個人投資者提供更優的資產配置工具。
據統計,近幾個月已有多只指數基金增設了C類份額,幾乎全面覆蓋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基金以及各細分行業的ETF基金。
記者查閱相關公告發現,這些C份額的費率與原基金相比有所降低。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一只指數基金為例,C份額不收取申購費用,持有期限小于7天收取贖回費率0.125%,持有期限7天及以上不收取贖回費,僅收取銷售服務費。
從目前的情況看,業內人士預期,首批落地的FOF產品很有可能會以寬基指數基金、行業指數基金、主題類指數基金為主。不過,在配置時還需要考慮流動性,而這方面寬基指數ETF具備較大優勢。
事實上,近年來指數基金和被動投資得到迅速發展,A股市場ETF數量已達140多只,資產覆蓋股票、債券、商品、貨幣等主流品種,涵蓋A股、港股、美股等主要市場,在股票指數方面更是進一步覆蓋行業、風格、主題、策略等細分領域的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