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起伏,結構性行情明顯,多只最近6個月成立的偏股基金建倉謹慎,超七成產品仍處于面值之上,也有一些基金成功抓住機會獲得不菲收益。
Wind數據顯示,最近6個月內成立的26只主動型偏股基金(不包括靈活配置型產品,A、B、C類分開計算)成立以來平均收益率達到2.74%,相對起市場總體表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其中,有6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5%;最新單位凈值在1元以上的產品有21只,占比達到72.4%。不過,業績表現最差的產品出現了7.7%的虧損,導致首尾業績差異達到25個百分點。
從凈值表現上看,3月15日成立的景順長城環保優勢一馬當先,截至9月14日,單位凈值達1.175元,成立以來賺17.5%;5月27日成立的嘉實滬港深精選也抓住了市場機遇,成立以來已獲得13.2%的收益。此外,3月15日成立的招商量化精選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為8.8%,富國價值優勢、華夏經濟轉型等產品也獲得較好收益。其中,不少產品是績優基金經理管理,顯示出業績的延續性。
或許是由于建倉緩慢,或許是沒能抓住結構性機會,也有新基金表現欠佳。數據顯示,凈值不足1元面值的產品有7只,除了一只產品跌幅超7%,其余跌幅均在1.8%以內。
目前來看,次新基金建倉速度有所分化,多數基金保持較低倉位應對市場調整,也有一批基金建倉速度較快。從9月12日市場大跌來看,差不多六七成次新基金凈值波動不大,基本處于空倉狀態,只有少數基金倉位較高,凈值出現了1%以上的變化。
基金分析人士指出,今年賺大錢的次新基金多數依靠把握住一些結構性行情,還有一些成立較早的產品把握住今年二季度行情。而次新基金整體保持低倉位,主要是出于避險的考慮。目前,市場整體仍處于箱體震蕩階段,若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將給這些手握“彈藥”的次新基金布局良機。不少基金經理仍看好改革,相關的PPP、醫藥、環保等板塊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