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市場圍繞3000點的盤整已經持續了7個多月,近期在地產金融、交通運輸等藍籌股帶動下,上證綜指回到3100點上方。據記者了解,從基金發行情況看,隨著行情震蕩上行,權益類基金發行也開始逐漸回暖,部分新基金首募規模超過150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市場風向標,權益類基金發行出現拐點,表明資金看好當前的布局時機。從新發基金投資方向看,主要聚焦于政策受益板塊和真實成長股。
基金發行回暖態勢明顯
去年上半年隨著行情走牛,基金發行一度火爆,但在經歷了去年年中開始的連續下跌之后,投資者風險偏好大幅下降,債券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受青睞,權益類基金發行則降到冰點。不過,今年三季度以來,隨著行情筑底回升,權益類基金發行也開始逐漸回暖。
從募集規模看,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新發基金募集規模高達1.13萬億元,權益類基金規模高達1.06萬億元。經歷了去年年中開始的市場連續下跌之后,今年上半年,新發基金募集規模驟降至4828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僅為731億元。今年三季度以來,截至8月16日,短短一個半月時間,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為360億元,接近今年上半年發行規模的一半。
從各類型基金占新發基金總規模占比看,今年三季度以來權益類基金占比明顯提升。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牛市中備受冷落的貨幣型、保本型和債券型基金,今年上半年受到追捧,其中貨幣型基金發行1182億元,占新發基金的24.5%;保本型基金發行1544億元,占新發基金的31%;債券型基金發行1127億元,占新發基金的23.3%,而權益類基金占比僅有15%。進入三季度以來,權益類基金占新發基金總規模比例迅速提升為38.4%。
從單只基金發行情況看,部分權益類基金募集規模較大。7月初成立的被動型基金——匯添富中證上海國企ETF基金,首募規模高達152億元;7月中旬成立的封閉式基金——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混合基金,首募規模為63.66億元;近日成立的聚焦于新興產業主題的開放式基金——交銀數據產業靈活配置基金,首募規模超過22億元。發行規模均創下同類型基金年內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