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本基金接連受限之后,基金公司開始將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作為震蕩市場中的主打產品。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基金公司就曾經發力定開基金,但當時保本基金勢頭正盛,定開基金沒有引起市場太大關注。
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今年定開債基都呈現爆發勢頭。數據顯示,以定期開放為契約的基金剔除保本基金、貨幣基金、定增基金后共有306只基金(A、B類分開計算),其中82只為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對比歷史數據來看,2012年至2015年4年,成立的相關基金數量分別為17只、110只、52只和43只;這4年定開債基的存續規模分別為147.27億元、1027.83億元、470.14億元和458.77億元,而2016年前8個月新發定開債基的規模已經達到1130.29,遠超過以往全年。
而這當中超過八成的基金為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上海一債券基金經理表示,隨著國債利率走低,債券市場牛市繼續,在這當中定開債基無疑最具優勢。
上海一位正在發行的定開債基金經理指出,定期開放債券基金受到市場熱捧,與產品設計特點是分不開的。定期開放通過較高的杠桿和一定的封閉期,相比開放式債券基金更能獲取超額和杠桿收益。據了解,普通債券基金的杠桿比例僅在140%,而定開債的杠桿可以達到200%。
此外,定開基金由于封閉期內降低投資者申購贖回所帶來的流動性沖擊,更容易配置更安全和高收益的券種。
上述定開債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定開基金覆蓋了債券、混合、靈活配置等各種類型,封閉期也從半年、1年、18個月到2至3年不等。“不同的封閉期可以滿足投資者對流動性的不同要求,而在投資范圍上,由于定開債多是純債基金,不參與一二級市場的投資,收益更為穩定。”
近來債券頻頻違約讓不少基金公司都提高了警惕,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布局定開基金,希望從根本上減少風險帶來的沖擊。“一旦出現踩雷,投資者的第一反應都是選擇贖回,那勢必會對現有持債造成影響,而定期開放基金就可以避免此種情況。”
定開基金火熱,基金公司對此類產品也在加大上報力度。在基金產品行政審批流程中,有54只定開基金在等待批復,這些基金多在6月以來申報。其中,博時基金在旗下已有數只定開基金的情況下,于6月底至7月初連續申報了6只定開基金,其中4只為18個月的定開債;鵬華、招商和大成基金公司也分別申報了6只、5只和4只定開基金。此外,萬家、浦銀安盛、大摩華鑫、江信、德邦公司也都上報了相關基金,爭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