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過渡期即將結束,“史上最嚴”私募基金募集新規和合同指引將于7月15日開始實施。部分私募機構已收到券商通知,催促盡快完成產品募集備案,否則就要重新訂立合同。一些正在募集產品的私募也緊急提速,爭取最后的時間完成。
15日將成募集節點
今年4月15日和4月18日,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及《合同指引》,對私募基金募集主體、合格投資者、募集流程等都作出了規定,并給出3個月的過渡期。
在新規實施臨近的時候,最先影響到的自然是私募合同要重新定了,受影響最直接的則是正在募集產品的私募。上海某大型券商在給私募的通知表示:“基金業協會新政過渡期截止日為7月15日,所有出具合同進入募集期的產品,請于該日前完成產品成立,上報備案。7月15日后成立的產品,需按照協會新規更換產品合同。”
華南一家中型私募機構市場部人士對信息時報記者表示,7月15日前沒有完成備案的都要換新合同。新的合同模板近期已經拿到,已開始聯系在募集產品的私募進行修改。
其實除了產品合同,過去兩個多月里,募集新規已在私募發行的各個領域產生了影響。據了解,募集新規涵蓋九大要點:一是明確募集主體需取得基金銷售資格;二是募集機構承擔合格投資者甄別責任;三是募集專用賬戶需簽訂監督協議;四是不得公開宣傳私募產品和業績;五是產品宣傳面對特定對象;六是出具合格投資者證明;七是投資金額不少于100萬元;八是給予不少于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九是由非銷售人員回訪確認投資者意愿。
業內認可良性洗牌
近3個月來,很多私募、銷售機構已在各自網站、微信公眾號上設立風險揭示書、調查問卷測試程序等項目。期間私募在選擇銷售機構時也會留意其是否具備基金銷售牌照再做選擇,還有按照新規要求嘗試實施投資冷靜期以及確認回訪制度。
根據私募排排網調查,各大私募都對此次的新規執行充滿了期待,認為是對行業的一次良性洗牌,有利于今后私募行業的健康發展。絕大部分私募表示他們已提前做好了相關工作部署,能夠在7月15日前順利向新規過渡,因此新規的執行對今后募集工作的開展影響并不大。
新里程資產賴戌播表示,新規雖然增加了工作量和管理成本,但目前都在可控范圍內。目前正在按照監管層的要求,全面完善各項制度,定期召開學習會議,學習新規。由于公司此前就規范運作,因此募集新規的落地執行對今后的募集工作影響不大。
龍騰資產董事長吳險峰表示,公司此前已相當規范,新規影響很小。制度趨嚴并非要抑制私募行業,而是要讓私募在規范中發展,一些不規范的私募會受影響,未來私募行業監管會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