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季度的火爆行情后,大宗商品持續了3個月的震蕩,于近期再次迎來一波小高潮,化工產品、農產品、有色金屬都有不錯表現,部分品種創階段性新高。一些私募由于提前埋伏,在此波行情中收獲頗豐。有私募將這波漲勢歸結于宏觀經濟和市場氛圍的因素,但對于下半年行情仍持謹慎態度,他們更愿意從中短線角度尋找獲利機會。同時,有研究人士也認為,商品和債市同漲的情形值得特別注意,預計時間不會持續太久。
6月商品震蕩反彈
“如果抓到豆粕這一波可以吃好幾個月,可惜不太好抓。”某私募的商品策略負責人說。他以3400元的價格持有豆粕1609合約數百手多單,在三四天的時間里最高上漲5%,但平倉時虧損4.5%。“雖然如此,市場的做多氛圍還是明顯回升,短期震蕩會有,但后面還應該會有趨勢性的交易機會。”他說。
海通證券姜超和顧瀟嘯的一份報告顯示,最近兩周螺紋鋼價上漲了20%,銅上漲10%,棉花上漲20%,聚丙烯上漲30%,豆粕上漲10%,糖上漲10%,出現了工業金屬、石油化工、農產品的普漲格局。今年以來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南華商品指數上漲了25%,其中工業品指數、農產品指數、金屬指數和能化指數漲幅都在20%左右甚至以上。
北京一家期貨私募因提前埋伏了黃金、白銀和PVC(聚氯乙烯),在最近的3個月時間里,旗下產品凈值平均漲幅接近50%。無獨有偶,北京磐鼎基金期貨負責人張寧稱,最近兩月他們抓住了化工品和貴金屬的幾波漲幅,給其管理的產品凈值貢獻不少收益。“6月整體及本周前幾天,市場表現都不錯。”他說,從大環境來看,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做多氛圍濃厚,英國脫歐后多國出現貨幣寬松預期,人民幣也面臨一定程度的貶值壓力,總體為大宗商品的上漲提供了邏輯支撐。而且近兩年來大宗商品跌幅巨大,部分資金在磨底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定的交易機會,多重綜合因素催生了近期的商品行情。
下半年“且行且珍惜”
“下半年商品市場的表現可能不會像一季度那么火爆,能維持住6月的態勢就不錯。”滬上某量化私募負責人稱,“除了關注傳統的宏觀因素以及股市回暖導致的資金分流問題,還需要關注一個變量,即對股指期貨的政策限制何時取消。如果股指重新回到去年受限之前的情況,我預計部分量化私募會將資金分流至股指市場,但只要股指限制一直存在,這部分增量資金還會源源不斷來到商品市場,且行且珍惜吧。”
海通證券的報告指出,歸根到底,是寬松預期的增強導致了這一輪從股市、商品到債市的普漲。但由于全球股市和債市處于相對高位,所以目前的寬松貨幣對股市和債市的推動力已經顯著下降,而由于商品價格在相對低位,所以寬松貨幣對商品價格的推動效果更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特別提到,“債券上漲需要什么都不好,最好是經濟衰退,既沒有增長又沒有通脹,而商品價格上漲意味著通脹預期的上升。所以,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債市上漲之間,應該有一個漲錯了,未來要么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要么是債市下跌,投資者應該多留一份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