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葉靜)進入2016年以后,A股大幅調整,加上匯率波動,投資者對海外配置需求與日俱增,此前被長期冷落的QDII基金“咸魚翻生”,成為資金追捧的“香餑餑”。信息時報記者獲悉,自去年年底開始,QDII基金的申購便進入快車道,由于額度稀少,很快便被哄搶一空,無奈之下基金公司只能“閉門謝客”。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0只QDII基金暫停申購,27只基金暫停大額申購。
新發QDII遭“哄搶”
近期,QDII基金出現僧多粥少現象,新舊產品齊遭哄搶,熱度史上少有。
國泰基金日前公告稱,旗下國泰大宗商品、國泰美國房地產、國泰全球絕對收益等QDII基金,自2月26日起暫停申購和定期定額投資,原因是外匯額度限制。在此次暫停申購前,1月份該公司曾公告旗下QDII基金暫停5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可見,在1月份以來,仍有資金在不斷申購這些QDII基金。
據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國泰基金獲批的QDII額度為4億美元。按照美元兌人民幣1:6.5元的匯率計算,折合額度為26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底,國泰基金旗下6只QDII基金的凈值規模約為17.8億元。這表明今年以來該基金公司錄得大約8億元的凈申購。
此前,信誠基金旗下的信誠金磚四國積極配置、信誠全球商品主題也發布公告稱,自2月16日起因外匯額度限制暫停申購。
除了“關門謝客”的QDII之外,還有一些產品則是“半開半掩”,如鵬華高收益表示,暫停單日單個賬戶500萬元以上的申購;嘉實海外中國則暫停了10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統計,目前有20只QDII基金暫停申購,還有27只QDII基金暫停大額申購。
而新發QDII也遭遇“哄搶”。近日,南方基金公告稱,旗下南方亞洲美元收益債券型基金已于2月26日提前結束募集。該基金于2月15日正式發行,原定于3月4日結束募集,但在2月26日便到達募集上限12億元。
QDII熱緣于預期改變
華南某基金人士感慨地向記者表示,“真是冰火兩重天呀。以前基金公司最怕發帶字母和帶數字的產品,所謂帶字母的基金便是QDII,而帶數字的則是指數基金,因為這兩種基金在此前的熊市中一直是虧損大戶。現在隨著預期的改變,以前無人問津的‘冷飯’被炒成‘香餑餑’,甚至是一票難求。不但機構在申購,個人也在瘋搶。”
“去年年底的時候,這個苗頭就已經表現得很強烈了,當時每天都有大額資金涌入,一開始固定收益類產品被搶光,后來連權益類產品也一掃而空。”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場人士李先生表示。
資深股民韓小姐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的波動太大,去年年中,收益翻了一倍,但到目前不但利潤全部吐了回去,本金還受到了損失?,F在美元進入加息通道,強勢美元可能回歸,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考慮,買點美元資產規避風險也是應該。
據了解,類似于韓小姐這樣想法的投資者不在少數。
QDII基金供不應求的另一個原因是外匯額度日益緊俏。據外匯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23日,QDII獲批額度為899.93億美元。其中南方基金獲批額度在證券類機構中最多,為35億美元。但最近一次基金公司獲批外匯額度是在去年3月份。也就是說,外匯局已近一年沒有釋放QDII額度了。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基金公司自去年下半年就提出申請外匯額度,但至今也未拿到批文。
“我們的QDII額度早就用光了,之前還想看看公司的海外專戶能不能給我們勻一點,結果大家的額度都很緊張,所以公募QDII產品到現在還沒法打開申購。”華南地區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超八成QDII今年仍浮虧
雖然銷售遇上了大牛市,但QDII今年的業績卻不佳。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131只QDII產品平均收益為-7.62%,上漲的僅有17只,占比為12.98%。表現最差的QDII是廣發生物科技指數,跌幅達到22.74%。而嘉實全球互聯網股票、國泰商品和華寶中國互聯網的跌幅,也分別達19.5%、18.9%和18.3%。
上漲的QDII則多來自前幾年的“虧損大戶”——黃金QDII和固定收益類產品,如諾安全球黃金、添富貴金、嘉實黃金和易基黃金等,漲幅超過14%。
“中國的投資者確實不成熟,愛扎堆,看到別人投什么也拼命買什么,生怕買不到虧了。特別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人民幣匯率出現過短暫下跌,更讓投資者心態不穩。但現在回頭來看,這些搶到QDII的投資者真的賺到了嗎?從概率上來看,買到虧損產品的人更多。匯率波動的那點收益哪里能補到QDII下跌的幅度,特別是部分2007年出海,到現在凈值還只有5毛多,管理水平一般的產品,竟然也一票難求,真是匪夷所思。奉勸投資者在購買QDII時一定要搞清楚投資的類型,以及過往業績再作決定?!?a href="http://www.ettaleb.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財經獵人CEO李小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