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近期北京弘酬投資聯合京東金融,推出了國內首只指數化FOF“弘酬規模指數基金”,成分基金由來自24家基金的30只基金組成,每季度調整一次。
大私募中選取成分基金
據了解,該指數基金選取規模50億以上的私募公司旗下產品,并按策略劃分、選取代表產品納入指數,并動態調整,開發指數增強型基金。
該指數成分基金如何選定?弘酬投資指數基金負責人稱,首先選擇在基金業協會備案,資管規模在50億以上的私募公司,并且要求公司具備3年以上的可追溯業績、實盤操作經驗;其次是選符合條件的基金,一般是選擇該公司旗下運行時間最長、有代表性的產品,如果該產品不開放申購,則會找同策略業績穩定性最好的產品替代,同時要求入選的產品從2009年以來回撤不超過35%,原則上,一家公司旗下同策略的產品只選取1只作為成分基金,如果有股票、債券等多種策略,則各自選一只最好的產品。
該負責人稱,目前根據基金業協會的規模數據,包括自主發行和做投顧的、50億以上的私募,剔除其中重復的公司,符合要求的公司有24家,入選的成分基金有30只,“協會每季度都會更新私募基金規模數據,我們也會據此對入選公司、基金做出調整。”她說,該指數基金采取全市場策略,股票、債券、相對價值、CTA等市場主流策略都會納入;然后根據不同策略波動率的不同,采取風險等權的方法編制,比如股票策略風險高,權重會低一些,相對價值策略風險低,權重會高一些;而在增強管理上,會主觀判斷市場機會來調整權重,比如近期股票市場機會大,就適當加大對股票策略產品的配比。
據介紹,復盤該指數2006年底~2015年10月業績表現,年化收益率約在25%左右。
私募備案制推行后
指數基金成為可能
實際上,國外的私募指數基金發展已較為成熟,運用到投資領域,比較知名的是HFR(Hedge Fund Research)發布的對沖基金指數HFRX和HFRI。私募指數基金在國外是養老、保險等機構資金青睞的品種,可投標的多,風險小。
數據信息較不完善,信息公開程度較低,私募的數量和規模都難以達到要求,是以往國內私募基金無法實現指數化的重要原因。多家第三方機構開發過類似陽光私募、對沖基金指數,但均未開發對應的FOF產品。
但2014年私募基金備案實施后,指數產品成為可能。弘酬投資指數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是信息披露更完善,私募牌照發放以后,私募信息披露的完善度比以前高很多,而且整個私募市場的數量和規模劇增,為指數產品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基金業協會的私募數據可信度高,具備權威性。
為何首推規模指數基金?該負責人表示,主要是考慮到一般大的規模的公司,不管從公司治理、投資理念和策略等各方面較為成熟,而且存續時間較長,業績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