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近五次美聯儲加息的因果
1980年以來美聯儲開啟了5輪加息周期,加息背景、目的、結果和特征并不都相同。歷史結論不能直接借鑒,從中摸索因果關系并挖掘當前美國加息背景下的投資機會才是目的。
第一輪加息始于1983年3月,當時美國經濟處在石油危機后復蘇的初期,美聯儲為了降低高達13.5%的通脹已經采取極端緊縮的貨幣政策,然而通脹最終處于4%,為了進一步消弱通脹美聯儲將利率由8.5%提升至11.5%。第二輪加息始于1988年3月,美聯儲為救1987年的股市災難而采取降息,但同時通脹也開始反彈,美聯儲重啟加息后加息后油價上漲和融資成本提升致使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第三輪加息始于1994年2月,當時經濟有過熱跡象,通脹有再度抬頭跡象,美聯儲利用加息手段穩定物價水平。第四輪加息始于1999年6月,當時美國互聯網泡沫膨脹,加息除了為穩定物價和經濟過熱,也有抑制股市泡沫的意圖,但經過半年左右,遂引發了納斯達克指數泡沫的破裂。第五輪加息始于2004年6月,2000年股市崩盤后,降息手段導致了房地產市場泡沫膨脹,通貨膨脹也上行,后美聯儲連續加息卻不料房地產泡沫破碎的同時,也逐漸引發了2007年金融危機,其范圍波及諸多新興市場國家。
本次加息的漫長過程
2014年,美聯儲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回歸正常化,在八次貨幣政策會議中,美聯儲先宣布逐月縮減購債規模,后宣布將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年末又修改貨幣聲明中的措辭提升加息預期。2015年,美聯儲全年高舉加息大棒,對各國資本市場而言,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加息對各類資產的影響
新興市場:資本外流、貨幣貶值、危機隱憂。
首先,由于很多國家沒有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盡管有些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但也需通過干預外匯市場才能穩定本幣匯率,外匯儲備大量流失對金融體系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其次,美元升值會影響嚴重依賴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尤其是經濟結構單一的國家或地區,新興市場國家的美元債務合計6萬億之多,加息將加重新興債務負擔。最后,強勢美元時期往往是新興市場風險偏好會下降。本輪加息中,中國和歐元區等多國不得不維持寬松力度以安撫疲軟的經濟,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失衡而引發新危機的可能是存在的,比如外匯投機行為擴大而導致的風險。美元加息周期下,香港將持續面臨資金外流的壓力,但市場普遍預計加息節奏會較緩慢,所以香港有一定時間去消化沖擊。
大宗商品:定價走低,反彈乏力。
美元是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貨幣,美元升值會則大宗商品價格將走低。從歷史數據看,美元走勢和大宗價格走勢整體呈負相關性。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的三輪QE推高了大宗商品在內的實體經濟元素的定價,高流動性掩蓋并扭曲了原油價格,在貨幣浪潮漸退的過程中,原油的定價就會回歸到實體經濟對其的真實供求上。近期大宗商品大幅急跌,是對美聯儲加息的提前反應,加息落定意味著利空兌現,短期內不排除反彈的可能。
美國股市:流動性收縮、企業融資成本走高利潤下降,估值受考驗。
美元升值會促進資金回流美國市場,然而對股市(及債市)資金面還有很多負面影響。首先,近年來受益于超低利率,部分美國上市公司股票通過股票回購提升了股價,美聯儲提高利率會提高普遍融資成本,抑制以股票回購為目的的借款。其次,標普500、納斯達克100估值處于歷史大頂,需要穩定的利潤增長去支撐當前的估值水平,而利率提升會使得企業融資成本提升,收入未明顯增加則利潤會下降,美股估值將接受考驗,這其中或將存在波段的機會。此外,大宗價格承壓對美股能源公司的利潤是突出打擊同時,對美國出口也有負面影響,還將增加美國政府負債成本,但融資成本普升會促使房屋按揭的需求增加,鞏固美國房地產市場復蘇。
A股市場: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但難以左右A股走勢。
A股市場依然是半開放的市場,與歐美股市的相關度較低,外圍波動不一定引起A股波動,更多的是情緒上的影響,預計美聯儲加息前后, A股投資者會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度。最大的影響是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追逐高利率的資金的外流速度取決于加息的節奏,人民幣趨勢性貶值的概率較低。隨著金融反腐的進行、市場制度的完善,經濟轉型的推進,A股的中長期投資環境總體向好。美元加息只是一個謹慎點,若之后市場出現暴跌,安全墊增厚,則長期投資者可分批介入布局。若加息落定后,利空出盡則可以積極挖掘A股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