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產業劃分里整個第一產業都說的是它。2004年以來,每年的中央文件都以“三農”主題開篇(一號文件),縱然這是考慮到經濟、人口、社會發展的綜合結果,但多年來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卻并沒有將農業帶入順利的康莊大道。如今,這一情況可能將被改寫。
制度改進,農業利好
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就增強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保護種糧積極性、增強地方糧食儲備能力等提出了具體考核要求,做了制度上的一次改進。
早前新華社曾報道,從夏糧收購啟動至秋糧集中上市,今年糧食市場“賣糧難”現象抬頭,局地排隊賣糧常態化,有的收購點甚至出現了為賣糧而“走后門”的現象。因賣糧而不得不交好處費,再次凸現了收儲方對賣糧方的絕對強勢,以及國有庫存倉容能力跟不上收儲需求的問題。
“谷賤傷農”固然部分是由于農產品自身需求彈性較小的特點,但“賣糧難”與設租尋租并存,意味著除自身屬性外,制度上的因素也是干擾種糧積極性的一大原因。如今正式發布文件,將糧食安全指標與官員政績掛上鉤,有了考核制度的約束,日后農業發展的助推力量變得更強。
智慧農業潛力大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推行智慧農業,連接物聯網、大數據、計算機等多項國家戰略發展產業,未來增長潛力巨大。對于金融方面,展恒基金研究中心建議投資者中長期內可關注智慧農業板塊的走向,提前做好投資布局,特別推薦重配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的基金:廣發新動力(000550)。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廣發新動力,屬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以來年化收益80.96%,同類排名靠前。基金經理劉曉龍投資年限較長,經驗豐富,過往業績十分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