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券商分類評級結果及2020年上市券商中報業績相繼出爐。與去年相比,多家券商評級變動明顯,共有15家券商被評為AA級,較去年新增5家,主要集中在近年來穩步提升規模的中型以上券商,同時也有25家券商評級下調,這其中同樣出現多家曾在A及AA級的腰部券商。
受今年上半年市場行情影響,券商整體業績抬升。與此同時,“二八效應”持續顯現,腰部券商則出現更大分化。這意味著腰部梯隊正在加速洗牌,中型券商競爭壓力加劇。
行業深度洗牌
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日前出爐。納入統計的98家(全行業132家券商中有34家與母公司合并評價)券商中,32家券商評級上升,25家評級下調。其中,A類“隊伍”持續擴容,今年共有47家券商被評為A類,占比近半,達到歷史較高水平,券商行業整體發展穩步向前。
同時,相較去年,A類券商新增9家,A類AA級券商達15家,較去年增加5家,分別是安信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中國銀河證券和上市不久的中泰證券。
從A類券商具體名單的變化對比可以看到,大中型券商正在向頭部靠攏,部分經歷了下行考驗的“老大哥”重回“一線”。鑒于分類評級結果是監管部門結合券商業務、風險管理能力、合規狀況等進行的綜合性評價,這說明近年來中型券商對合規風控的加強逐見成效,風險管控能力有所提升,重點業務領域風險趨于收斂。
值得注意的是,在A類隊伍“擴容”的同時,不少券商評級不升反降。在25家評級下調的券商中,從A類隊伍中滑落的券商達到5家,其中不乏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腰部券商和因監管點名而被市場關注的“熱點券商”。此外,還有部分券商出現“數級連降”,其中江海證券連降5級、金元證券降4級,另有4家券商一次性下調3級,6家券商下調2級。今年6月23日,哈投股份(600864.SH)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江海證券因多項問題收到證監會監管措施,其債券自營、資管、信用三大主要業務部分功能被暫停6個月。
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業績出爐,同樣出現了腰部券商的兩極分化,一部分中型券商進入頭部行業,一部分卻出現斷崖式下滑。腰部券商深度洗牌,成為近期行業發展不可規避的突出現象。
具體來看,根據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48家A股上市券商(申萬行業分類、納入了有券商資產的上市平臺)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4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75億元,實現18.53%的增長;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24億元,實現了31.89%的增長。但是,在整體業績提升的同時,收入仍在向頭部集中。
具體數據上,營收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計凈利潤500億元,占全部上市券商凈利潤的六成。今年中報歸母凈利潤的中位數僅7億元,但算術平均值達到17億元。只有頭部14家券商的歸母凈利潤高于算術平均值,有超過30家券商歸母凈利潤在17億元以下,有近20家券商凈利潤不足10億元,有11家券商凈利潤不足5億元。
從具體中報數據的營收、凈利潤排位上看,前十的格局變化不大,但在其之后的中型券商排位變化卻比較“激烈”。其中,浙商證券、長城證券、國金證券、紅塔證券等排位都大幅提升,而山西證券、太平洋證券等排位出現大幅下滑。上述數據統計范圍均為上市券商,在券商整體行業中,其大部分處于中等及以上規模。這也意味著,券商首尾差距在進一步拉大,中部梯隊的競爭更加激烈。
投行、自營等核心業務拉開差距
從具體利潤構成上看,上市券商今年中報數據顯示,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總計達到895億元,較去年同期再度提升。其中,達到算術平均值的券商數量和去年同期持平。而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方面,情況卻有所不同。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承銷凈收入總計達到19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9億元進一步增長。這主要受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影響,但具體收入情況上,頭部券商市場份額正在穩步集中。
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光大證券6家券商的該項數據均超過10億元,總和達到95億元,占上述總計數據的48.79%。只有12家券商該項數據高于算術平均值,接近四分之三的券商該項數據沒有達到平均線。而去年同期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上市券商只有4家,排位前6的券商該項數據總和占當期總計數據的47.59%,該項數據高于算術平均值的券商為14家。投行市場“強者恒強”格局正在逐步鞏固。
“2020年上半年交易活躍度提升拉動收入增長,傭金率下行空間有限。散戶主導交易增量,龍頭券商彈性不及中小券商。(但)投行業務上,今年上半年IPO 規模大幅提升,債承穩健增長。行業保持高集中度,龍頭券商以其豐富項目儲備及出色業務能力進一步穩固地位。此外,資管業務‘去通道’推動券商資管規模有序壓縮,主動管理能力造成業績分化。龍頭券商主動管理基數較高,未來將進一步提升業務價值率推動業績增長。同時自營投資也隨著股市回暖拉升投資收益,權益類資產迎來更多配置機會,龍頭券商靈活運用衍生品等工具平滑波動,保持相對穩健。”東吳證券非銀分析師胡翔提及。
不過也有分析師注意到今年券商分類評級中,在腰部券商的“晉級”背后,于財富管理、機構客戶服務、財務顧問等特色化的業務方面,均有部分中小型券商獲得加分。而這也體現出監管進一步強化了專業服務導向,以適應證券行業差異化發展、錯位轉型發展的趨勢,引導證券公司突出主業,做優做強。
“證監會第三次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提到,引導中小券商可發展特色業務來獲取加分。”國盛證券非銀分析師馬婷婷在研報中提到,例如機構客戶服務及交易評價指標中提及相關交易量在中位數以上,相關交易量占比數據在行業中達到靠前水平的可分別加分,“監管引導券商增強機構客戶服務及交易業務能力,部分依靠研究所突圍的券商將具備一定加分優勢,后續將加速行業分化。”記者/羅輯/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