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影響因素弱化
中國證券報:美聯儲暫不加息,日本央行也有政策表態。外部環境對A股的不利因素是否減弱?
林隆鵬:此次議息會議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符合市場預期,加息擾動暫落,但有3名委員投反對票,內部分歧增大,同時,會議指出上調聯邦利率的理由已經加強,年內加息概率增加,不過對加息次數的預期再次下調,可能今年加息一次、明年兩次。從過去兩周各國央行的議息會議結果看,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全球央行進一步寬松預期已開始修正。9月8日,歐洲央行議息會議宣布維持三大利率不變,寬松力度不及預期。9月21日日本央行同樣并未降息,不過刺激政策已從擴大貨幣供應轉向利用收益率曲線來控制,新型QQE的推出暗示貨幣政策由寬松向中性轉向。G20峰會以來,全球寬松暫停,考慮未來貨幣政策權重的收斂與財政政策發力的提前,G20戰略共識與美聯儲加息的邊際力量逐步修正市場原有的寬松認識。此外,美國大選、意大利公投等外圍因素仍然疑慮未消,海外高波動仍有可能。但海外因素僅能間接影響A股,并不是決定A股方向的主要因素。
屠駿:在外部流動性方面,即使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0.25%-0.5%不變,我們認為四季度還是存在一定變數的。首先,與美聯儲和耶倫表態不一致,市場對12月加息的預期并未增加,這是短期美元走弱、黃金走強、美股走強的主要原因。美國利率期貨顯示,目前市場預期12月加息概率僅為60%,與會議聲明公布之前沒有任何變化,美聯儲貨幣政策預期管理的效力在下降。如果12月“狼真的來了”,這里的預期差會對市場構成沖擊;其次,雖然近日日本央行決定維持政策利率在-0.1%不變,同時宣布將采取額外行動,決定修改政策框架,引入新型量化質化寬松工具(QQE)。但是,從全局看,這或許并不能改變全球貨幣政策的長周期拐點正在臨近的現實。近期美、歐、日國債收益率同時出現上升,出現明顯見底回升跡象。和去年美元加息前的9月-10月相比,當前美債曲線陡峭化趨勢明顯,反映市場對中長期利率走勢的預期。
中國證券報:從8月信貸來看,流動性并不緊張。穩增長力度還會持續嗎?
屠駿:8月新增信貸規模雖然超預期,但新增房貸依然處在高位,企業貸款依然呈負增長態勢,企業資金需求仍面臨不足困境。對于未來的宏觀政策,我們仍維持“穩健貨幣、積極財政”的觀點。在房地產投資不可持續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將繼續成為穩增長的推手,其中財政的引導將做到實處。四季度政策穩增長力度不會減弱。
李立峰:央行更傾向依賴公開市場多舉措施保障季末資金平穩,而非“降準降息”,貨幣寬松預期階段性落空。貨幣政策延續“中性”,后續資金面預計將延續緊平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