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BAT的動向,我一直非常關注。百度最近發布的2015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當季歸屬百度的凈利潤為247.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3%;全年歸屬于百度的凈利潤為336.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5.1%。
作為國內搜索引擎運營行業的龍頭,能在保持絕對領先優勢的同時達到如此理想的財務和業務增長令人非常驚訝。利潤之外,以下兩組數據更值得一看:
2015年12月,移動搜索月度活躍用戶量(MAU)為6.57億,同比增長21%。
2015年Q4產品中語音、圖像流量同比增長超過一倍。
如李彥宏在致投資人電中所言:“公司目前的產品和服務也都靠機器學習等深度學習的技術驅動。”這些數據顯示,百度的成功其實來源于在基礎科技領域的不斷探索,目前水到渠成,厚積薄發。
語音搜索,人機交互時代的新領袖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真正有重大技術創新的公司并不多,能夠耐得住寂寞打基礎布局創新生態環境的公司更是鳳毛麟角。
財報數據顯示,2015全年百度用于技術研發的投入達101.76億元,占據了總收入的15.33%,較2014年增長45.8%。
這個技術投入比例遠遠超過了BAT中的阿里以及騰訊,更是遠遠超過了社會平均水平,在中國極為少見。這說明百度始終將技術創新置于發展戰略一個極重要的位置,也顯示了百度“技術驅動型”公司的特點。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技術推動的,每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進步,都帶動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蒸汽機帶領人類社會掀起了工業革命,開啟了工業化的進程;內燃機和廣播定義了現代城市生活,人類文明開始進一步加速;二戰之后,半導體技術和電視機改變了人類信息交互模式;80年代之后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讓全球經濟快速進入地球村模式。移動互聯并沒有在信息交互模式上突破過去30年的范式,全球經濟的科技動力日漸式微,是當前全球性經濟困局的根源。我欣喜地看到,百度正在為下一個時代做了充分的技術積淀。
最讓我震撼的是百度語音搜索技術,識別準確率超過95%,在全球都處于領先水平。該技術基于循環神經網絡(RNN)深度學習算法,長短時間記憶(LSTM)架構的聲學模型;利用百度公司的百億量級文本語料,訓練領域覆蓋范圍更廣泛的語言模型;采用動態解碼技術,將所有資源高效整合,實現僅幾十毫秒延時的快速識別。
依賴于百度一流的語音識別技術和搜索引擎以及自然語言理解能力,用戶可完全告別手動打字,只要以語音說出搜索內容,就可以得到精準的結果。目前用戶可以在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百度HD(ipad)體驗百度語音搜索。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人類與機器的交互,進入無縫銜接時代。
我認為,從工業革命之后幾百年的科技發展史來看,這是一次劃時代的飛躍:從此,機器開始學習人類的語言,人機交互和機器學習將開啟新一輪革命性科技進步,掀起人類生活方式的一個革命性變化。
目前來看,百度的這一技術還沒有直接創造營收,但正如李彥宏在投資人電話會議上所言,這些技術可以增強用戶使用度,從而帶來更多營收。
百度將在BAT的長跑中勝出
很多人會拿百度與BAT中其他兩家——阿里巴巴和騰訊做出對比,從已發布的財報數據看,阿里2015年四季營收為345.43億元,高于百度的186.99億元;在市值方面,阿里和騰訊也高于百度不少。
但另一方面,如果從技術布局和業務布局的長遠發展空間來看,展現給世人的又是完全不同的圖景:阿里和騰訊所做的,是將過去的技術在市場中發揮到極致;百度所做的,是挑戰革命性的科技和生活。
傳統的移動互聯時代,是將互聯網直接搬到移動終端,于是有了微信,有了電商,從而成就了騰訊和阿里。即便是微信和支付寶打得火熱的支付,也不過是小額支付接口的移動互聯網化。
在騰訊和阿里那里,人機交互并未實現革命性的變化,他們在傳統交互方式下,將傳統的輝煌演繹到了極致。以語音交互為典型代表的人機交互,則從根本上挑戰和迎接下一個革命性的時代。這也是過去關于機器人和無人駕駛的關鍵技術挑戰。
我在過去幾年一直跟蹤機器人的發展。如何推動人機交互和機器學習,讓機器人在生活中做好服務,是服務機器人能否真正掀起一場變革的關鍵。過去兩年,南京大學旗下的江蘇南大電子信息技術公司牽頭研發的金融服務機器人,實現了在銀行大堂的動態服務。我們相信,百度語音技術必將推動服務機器人全面走進社會。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此類科技成果逐步被大眾認可,百度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正在慢慢轉化成為商業回報,無人駕駛汽車和度秘的亮相也證明了這一點,這些技術轉化來的商業成果,顯然遠遠高于百度原有搜索商業模式。
這一點,透過百度語音搜索技術,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耐得住寂寞的創新企業的爆發力。
機器學習對于百度而言是非常基礎的技術。百度自2010年起就一直致力于語音搜索技術的不斷創新,旨在使搜索更加迅速、便捷。2010年,百度成立語音識別項目組,百度語音搜索上線;2012年,百度自主語音識別引擎上線;2012年底將深度學習技術引入語音識別;2014年12月對外界宣傳deepspeech系統;緊接著,語音識別和搜索技術相結合,語音搜索在聽清的基礎上,真正聽懂,并利用搜索資源幫助用戶找到所求;2015年5月,語音搜索開始鏈接人和服務,將用戶精準需求對接O2O服務資源,讓用戶進一步得到所求。百度語音識別技術,識別率非常高,搜索結果相關度也很好,被評為“MIT發布2016年十大突破科技”,自然是水到渠成。
百度將定義下一個時代
多年來,在搜索引擎巨頭的光環下,社會忽略了百度在搜索背后所做的技術布局,自然也就忽略了這些技術布局對于未來的意義。
我的看法是,面對未來的挑戰,百度追求的不是傳統的移動互聯存量市場,其戰略早就超越了過去幾年存量廝殺的“粉絲模式”。
百度,是在重新定義一個時代,徹底改變人類與機器的交互模式,定義全新的機器服務人類的范式。在存量廝殺中定義下一個時代的標準,體現了百度長遠的目光和市場布局,這也是百度區別于騰訊和阿里最大的不同之處。
騰訊一直圍繞著社交方面進行深度挖掘,利用自己的社交資源進行各種商業化變現,旨在占有存量市場資源,阿里巴巴圍繞著電商和支付兩條線,依然是看重電商的存量市場。
百度則在一直在探索“技術商業化”的道路,打造技術長板。比如百度無人駕駛車的路測,成功開創了三個中國之最,是國內首次實現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
此外,在2015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正式推出全新的機器人助理度秘,開啟了智能服務時代,提升整個O2O行業效率。
同時,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過程中,百度外賣配送團隊智能調度系統和大數據選址也是一個重要創新成果。智能調度徹底擺脫了傳統外賣的人工調度,大數據選址能夠自動挖掘出未覆蓋的需求分布,尋找最優的店鋪位置。
一系列的技術創新覆蓋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度逐步向外界展示出了一個龐大的“百度系”版圖: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糯米等應用作為重要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與線下各行業相連,全面滿足用戶的搜索、購物、旅游、餐飲、出行、娛樂等需求,將龐大的客戶資源收入“網”中。
可以發現,百度正在用技術構建一個龐大的“百度帝國”。當今趨勢下,移動互聯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百度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中踏實進行技術研發創新,進行長期技術布局,展示了非凡的革命性創新精神和史詩般的商業模式規劃。
總體來看,盡管目前百度在市值方面與阿里、騰訊有差距,但百度在對于技術的布局方面則領導了下一個時代,未來十年,屬于下一代技術的領導者。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公司,每個公司成功的道理不一樣,有的靠運營,有的靠銷售,有的靠資本,而百度靠的是超前的技術布局,用技術鑄就了未來世界人機交互的標準。強大的技術力量必定能夠將搜索引擎的用戶數量轉化為巨大的客戶優勢,使整個“百度帝國”全面爆發,在新一輪的用戶與資源競爭中獲得統治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