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是煉金術,改革經濟是希望——4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點評
節前最后一天,央行還在辛苦的發報告,我們也第一時間為大家解讀里面的干貨如下:
一、貨幣環境較為寬松。
央行公布4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較上季度降43bp至5.27%,其中一般貸款利率、房貸利率、票據利率分別降37bp、32bp、96bp.12月末金融機構超儲率為2.1%,較9月末的1.9%小幅上升。無論貸款利率的大降還是超儲率的回升都顯示貨幣環境較為寬松。
從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看,4季度貸款利率下浮比例從15.59%上升至21.45%,執行基準利率比例從17.61%上升至18.6%,上浮比例59.95%,較三季度的66.8%大幅下降,反映持續降息后,銀行貸款利率也被動跟隨大幅下調。
二、降準或致資金外流、加大貶值壓力。
央行4季度貨政報告首次發專欄坦承,貨幣政策受制于匯率“硬約束”以及資產價格“強對比”,如果國內貨幣政策過于寬松,那么匯率就會有貶值壓力,資產會從高房價、物價國家流向低房價、物價國家。體現在央行資產負債上,負債和資產相互影響,如果央行負債方的準備金下降,那么資產方的外匯儲備也會相應減少,而這會影響匯率的穩定。
央行因此稱要更加關注貨幣政策對資產配置、經濟動態均衡的影響,最終要注意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
三、內外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16年起,央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主要有兩方面變化:
一是對內,明確對金融機構將從資本杠桿、資產負債、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和信貸執行等六大方面全面監管。這意味著市場此前擔心的金融機構去杠桿已在央行的新框架之內,凡是使用來源不穩定的資金、去投資于低質量的資產、而且利率定價非市場化的機構,都不符合央行新的監管要求。
二是對外,將外匯流動性和跨境資金流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范疇,意味著匯率政策地位已經上升到了影響金融穩定的高度。
四、做好供給側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降低大水漫灌預期。
央行稱,推進結構性調整和改革是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關鍵,但推動供給側改革短期可能會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要做好需求側管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因而推動供給側改革并不意味著忽視需求管理,這就為央行后續貨幣政策的推行等需求端刺激保有理論空間。
但若過度依靠刺激需求以及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會進一步推升債務和杠桿水平,因此應該理解更廣義的需求側管理,除了傳統的財政貨幣政策以外,通過簡政放權、鼓勵競爭來釋放服務和消費領域的有效需求。央行強調需要充分考慮供給和需求的交互和動態影響,“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這其實也意味著要降低貨幣政策大水漫灌的預期。
五、金融不是煉金術,改革經濟是希望。
過去一年,在經濟增速繼續下行的背景下,中國的M2增速達到13.3%,雖然體現了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但本質上還是放水過度,導致股市和房市各種資產泡沫輪番興起,而經濟沒有絲毫改善。
而在最新的貨政報告中,央行正式面對了放水過度的問題,坦承降準引發資金外流和匯率貶值,而且開始全方位監管和防范金融風險,并指出配合供給側改革的并非刺激地產基建等大水漫灌,而是靠改革釋放服務和消費需求的活力。這意味著政府已經意識到金融非但不是煉金術、甚至還孕育著風險,未來要把經濟放到首位、加大供給側改革。
這意味著未來需要降低對寬松貨幣的預期,實體經濟將經歷短期陣痛、但也是長期希望所在,而資本市場將是實體經濟的映射、而難有泡沫化的過度反應。
六、16年防范各種風險
央行在國際形勢部分講得非常客觀,專門提到了美國加息、新興市場經濟下行、大宗商品下跌、全球通縮和貿易萎縮等五大風險。
農歷新年即將到來,全球都不太平靜,我們海通宏觀團隊衷心祝福我們的偉大祖國能披荊斬棘、破繭重生!也祝愿各位投資者朋友在新的一年能夠抵御風險、守住財富!
附:央行4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摘錄
形勢分析:
展望2016年,全球經濟仍將繼續處于深度調整期,可能面臨以下主要風險:一是美聯儲加息使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進一步分化,可能產生一定外溢效應。二是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面臨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大宗商品出口國經濟下行壓力和債務風險增加。四是全球范圍內面臨通脹下行壓力。五是全球貿易增速持續放緩。此外,地緣政治風險有所上升。
從國內經濟看,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供給過剩和供給不足并存,結構性產能過剩較為嚴重,房地產等行業庫存較大,一些新領域增長潛力釋放不足,市場難以出清,影響了經濟活力。企業成本和經濟運行成本上升較快,部分領域超出生產率的提升速度,不利于增強經濟競爭力。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同時債務水平還在較快上升,經濟金融領域風險暴露增多。
從價格形勢看,物價漲幅較低、相對穩定,并繼續呈現結構化特征。
防范風險:
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動態排查風險隱患,加強對企業債務風險、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互聯網金融、民間融資及非法集資、跨境資金流動等領域的風險監測分析,督促金融機構及有關方面做好各種情景下的應對預案,依法處置信用違約風險。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強化交叉性、跨市場金融產品的風險監測和監管協調。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切實發揮好地方政府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打擊金融犯罪、維護地方金融和社會穩定中的作用。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貨政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從量價兩方面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支持經濟發展新動能形成。同時,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適應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加強預期引導,強化價格型調節和傳導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