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熊義明
導讀: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擔憂下降,風險資產價格止跌回升。15年四季度GDP增速6.8%,經濟L型,新5%比舊8%好。央行維穩人民幣匯率,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下降。股市逐步回歸正常市,債牛繼續。
摘要:
國際經濟: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擔憂下降,風險資產價格止跌回升。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全球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對經濟增長構成威脅,經濟下行風險再度上升,歐央行政策立場需要在3月重新審視。日媒稱日本央行正“認真考量”擴大其貨幣寬松舉措。索羅斯等表示美聯儲加息是錯誤,未來會降息。央行期權登場,風險偏好回升,股市、原油等價格反彈。
國內經濟:經濟L型,新5%比舊8%好。15年四季度GDP增速6.8%,略低于市場預期,工業生產、投資回落,受內外需疲軟影響;消費略降,受網購回落影響。房地產投資和土地購置降幅收窄。維持1季度下臺階、中期L型、長期下行壓力仍大判斷,“新5%比舊8%好”。
貨幣:央行維穩匯率,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下降。本周人民幣匯率企穩,人民幣中間價略升至6.5572,即期匯率在6.58附近窄幅徘徊,離岸人民幣在6.58-6.61之間波動,NDF顯示預期趨穩。央行采用逆回購、MLF和SLO等工具投放流動性,替代了降準。盡管流動性投放較多,但受春節因素和跨境資金流動影響,R007仍小幅上升至2.62%,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位小幅反彈至2.77%。16年,貨政主要以配合供給側改革為主,寬松方向不變,但程度不及14—15年。
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繼續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運用財政貨幣和產業、投資、價格等政策手段,為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要對苗頭性問題保持警覺,特別是對各種潛在風險做到有備無患。要注意回應社會關切,穩定市場預期,增進社會共識。
市場:股市逐步回歸正常市,債牛繼續,房市分化,美元階段性見頂,大宗底部盤整。我們2015年9~10月看多,11月下旬以來看淡休假著書,2016年1月4日提示休養生息,13日提出A股逐步回歸正常。隨著匯率短期趨穩、大股東減持新規、注冊制改革預期引導等,A股調整風險逐步得到釋放,市場存量博弈下結構性行情,關注超跌的成長股和優質藍籌,以及供給側改革的主題機會。未來潛在的不確定性來自:人民幣在中期是否已經貶值到位,會否以及何時第三波修正高估;美股七年牛市,近期是大的頭部出現還是高位調整;國內供給側出清能否實現資金鏈的有序斷裂和化解,等。經濟再降、物價通縮、貨幣寬松、流動性充裕,利率略降,但考慮到美聯儲加息、剛兌壓力增加等,留意利率下行空間。美元強勢周期,但階段性見頂,中國去產能,大宗再承壓。
目錄:
1。國際經濟: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擔憂下降,風險資產止跌回升
1.1 央行期權登場,風險資產反彈
1.2 美國PMI反彈,歐元區和日本PMI回落
1.3下周重點關注美聯儲議息會議
2。國內經濟:2016Q1下臺階、中期L型、長期下行壓力仍大
2.1 經濟L型,新5%比舊8%好
2.2 商品房銷售繼續較快增長,土地成交偏低
3。物價:CPI穩定,PPI繼續通縮
4。貨幣:央行維穩匯率,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下降
4.1人民幣匯率企穩,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下降
4.2央行多舉措投放流動性,確保春節前資金市場穩定
5。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推進供給側改革,穩定市場預期
6。市場:股市逐步回歸正常市,債牛繼續,房市分化,美元階段性見頂,大宗底部盤整
正文:
1。國際經濟: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擔憂下降,風險資產止跌回升
1.1 央行期權登場,風險資產反彈
德拉吉暗示3月可能調整貨幣政策。1月21日(周四),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全球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對經濟增長構成威脅,經濟下行風險再度上升,歐央行政策立場需要在3月重新審視。歐元隔夜平均利率指數(Eonia)顯示,市場擴大對歐洲央行將于今年3月份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的預期,這一概率已經由上月的35%增至90%,歐洲股市連續兩日大漲。
日本寬松預期增強。繼德拉吉暗示3月可能調整貨幣政策之后,日媒稱日本央行正“認真考量”擴大其貨幣寬松舉措,日本央行將于1月28-29日舉行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日本股市周五暴漲5.9%。
“美聯儲加息錯誤論”升溫。索羅斯表示,如果美聯儲再次加息,他將感到意外。美聯儲甚至可能決定降息,但這并不會大幅的刺激經濟,因為貨幣政策的效果正在減弱。全球知名債券基金DoubleLine Capital創始人Jeffrey Gundlach稱,美聯儲不應該過快加息,上個月的加息舉動是不成熟的。鑒于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很可能被迫降息。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里奧本周三表示,美聯儲最終將改弦易轍,走上更多量化寬松的道路。
風險資產反彈。投資者對各國央行進一步支撐市場的前景歡欣鼓舞。油價接連兩日強力反彈,紐約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兩個交易日反彈幅度接近20%,歐美日新興市場等全球股市相繼大漲。
1.2 美國PMI反彈,歐元區和日本PMI回落
美國PMI反彈。1月,美國Markit制造業PMI為52.7,比1月回升1.5個百分點,此前,美國PMI持續下滑,從2014年9月的59下滑到2015年12月的51.2.
歐元區PMI回落。經過連續一年的上升后,本月歐元區制造業PMI初值下滑,1月歐元區PMI為52.3,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
日本PMI小幅回落.1月日本Markit制造業PMI為52.4,比上月下滑0.2個百分點,不過仍處于2015年以來的高位。
歐日寬松預期增強,和1月歐日經濟回落有關。
1.3 下周重點關注美聯儲議息會議
下周焦點: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和日本央行議息會議。
1月27-28日,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12月美聯儲宣布首次加息,1月預計不會加息,重點關注聯儲對最近市場動蕩的看法,2016年經濟、通脹、就業和利率走勢看法。
1月28-29日,1月日本央行議息會議.
2.國內經濟:2016Q1下臺階、中期L型、長期下行壓力仍大
2.1 經濟L型,新5%比舊8%好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5.9%,低于預期0.1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3個百分點;1-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0.0%,低于預期0.2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2個百分點;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1.1%,低于預期0.2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1個百分點;四季度GDP同比6.8%,低于預期0.1%個百分點,低于前值0.1個百分點;2015年GDP同比6.9%,與預期一致。
核心觀點:工業生產、投資回落,受內外需疲軟影響;消費略降,受網購回落影響。房地產投資和土地購置降幅收窄。維持1季度下臺階、中期L型、長期下行壓力仍大判斷,“新5%比舊8%好”。16年,貨政主要以配合供給側改革為主,寬松方向不變,但程度不及14—15年。
工業生產略降,主要內外需疲軟影響。受購置稅優惠政策效用遞減影響,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較11月份回落1個百分點,但高于1-12月5.3個百分點。高技術行業增速回落但高于工業整體平均值,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7.6%。東部和中部同比增速分別比上月回落0.9和0.6個百分點,西部上升,東北加速回落。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名義增速-4.3%,比上月下降2.3個百分點,受美國制造業和消費回落影響。
投資回落,主要受內外需疲軟導致的制造業和基建投資下降影響,但房地產投資邊際好轉.12月全社會固投同比增長6.8%,比上月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4.4%,比上月下降4.8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增長8.1%,比上月下降16.8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增長-1.87%,比上月回升3.2個百分點。2015年固投資金來源同比增長7.7%,比1-11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自籌資金增速小幅提升,國家預算資金增速回落5.8個百分點,國內貸款和利用外資降幅擴大。房屋銷售增速比1-11月回落0.9個百分點,房企開發到位資金比1-11月提高0.4個百分點,土地購置和新開工降幅收窄。
消費略降,主要受網購回落影響.12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5367億元,環比下降55%。購置稅減免刺激效用邊際遞減,12月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長8.1%,低于前值0.9個百分點,高于1-12月2.8個百分點。12月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1%,高于前值2.3個百分點,高于1-12月0.4個百分點。
“新5%比舊8%好”。受微刺激效用遞減、金融業基數高及去產能影響,2016Q1再下臺階至6.5%。中長期看,房地產、出口跌無可跌,但去產能剛剛開啟,經濟處在緩慢探底期。經濟L型,產業結構發生巨變。
2.2 商品房銷售繼續較快增長,土地成交偏低
商品房銷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商品房銷售保持較快增長。1月11日-1月17日當周,30大中城市房地產周度銷售面積環比下降7.9%,同比上漲21.7%,仍然維持較高增速。
圖1 商品房銷售維持較快增長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土地成交依然偏低。1月11日-1月17日當周,100個大中城市成交土地規劃建筑面積92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5.6%,同比下滑62.7%。
12月高頻數據顯示經濟仍弱。(1)1月1-22日,發電耗煤同比增速-12.6%左右增速,低于12月;(2)1月上旬粗鋼產量同比-6.6%;(2)南華工業品價格指數基本持平。
3. 物價:CPI穩定,PPI繼續通縮
受春節因素和天氣寒冷等影響,食品價格上漲,豬肉價格回升,考慮到去年1月CPI較低(0.8%),2016年1月CPI可能出現暫時上行。
食品價格上漲。(1)統計局高頻數據顯示,1月上旬食品價格上漲,總體環比上漲0.3%;(2)商務部高頻數據顯示,1月1-15日,四類食品價格平均環比上漲0.15%;(3)農業部高頻數據顯示,1月1-22日,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
豬價回升。截至1月22日,22個省市豬肉、生豬和仔豬價格均出現上漲。其中,豬肉平均價26.2元/公斤,相比12月底上漲7%,生豬平均價17.8元/公斤,相比12月底上漲6%,仔豬平均價40.5元/公斤,相比12月底上升16%。
圖2 本周豬肉價格回升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工業品價格先跌后漲,總體持平。1月,南華工業品價格指數(由主要工業品期貨價格構成)基本持平。原油、動力煤、鐵礦和銅價等先跌后上漲;水泥價格繼續下跌。
4。貨幣:央行維穩匯率,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下降
4.1 人民幣匯率企穩,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下降
本周人民幣匯率企穩。本周各類人民幣匯率比較穩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略升至6.5572,即期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6.58附近窄幅徘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6.58-6.61之間波動,NDF在6.9附近小幅波動。
匯率企穩體現了央行維穩意圖。人民銀行在近日召開的座談會上表示,現階段,在管理流動性的時候,要高度關注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從具體措施來看,央行采取了在岸人民幣中間價連續上調、離岸人民幣市場增加做空成本,多個組合拳釋放流動性就是不降準等。
匯率目標為主,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下降,但2016年仍需多次降準對沖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央行通過MLF等提供6000億元以上的中期流動性,有替代降準作用的含義。如果過度采用降準的措施,可能導致對短期利率過大的下行壓力,不利于穩定資本流動和匯率。
此外,人民銀行在近日召開的座談會上表示,不輕易實施降準,因降準釋放的貨幣政策信號較強。
圖3 人民幣匯率企穩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4.2 央行多舉措投放流動性,確保春節前資金市場穩定
多舉措投放流動性,替代降準.1月18日(周一),央行進行SLO操作,規模550億,期限3天。
1月19日(周二),央行進行MLF操作,規模4100億,其中3個月期3280億。
1月20日(周三),央行進行SLO操作,規模1500億,期限6天。
1月21日(周四),進行MLF操作,規模3525億,其中3個月、6個月、1年期均為1175億。
本周公開市場凈投放3950億:央行周二(1月19日)、周四(1月21日)分別進行7天逆回購800億和1100億,28天逆回購750億和2900億,周二進行國庫現金定存800億,期限9個月,全周資金到期量2400億,合計公開市場凈投放3950億。
貨幣市場利率上升。本周(2016年1月18日至2016年1月23日),反映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1天期銀行間回購加權利率上升13BP至2.11%,7天回購利率上升20BP至2.62%。
國債收益率低位小幅反彈。經歷前段時期快速下滑后,10年期國債收益本周小幅反彈,上行3BP至2.77%。
理財利率下降。截止1月17日,3個月期理財產品收益率較上周下行5BP至4.33%,6個月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5BP至4.28%。出現倒掛原因可能和春節有關。
余額寶利率持平于2.70%。本周,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持平于2.70%。
5. 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推進供給側改革,穩定市場預期
本周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要繼續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和產業、投資、價格等政策手段,為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
李克強還提出,要針對薄弱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扭轉工業效益下滑、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國企改革增效等方面出硬招、見實效。要對苗頭性問題保持警覺,特別是對各種潛在風險做到有備無患。要注意回應社會關切,穩定市場預期,增進社會共識。
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體現了政府2016年的工作重心,即供給側改革為主,財政貨幣配合。定向和相機調控加大,意味著全面寬松程度可能不如2014-2015年。最近市場預期不穩,風險隱患較多,預計政府將加強與市場溝通,穩定市場預期。
6。市場:股市逐步回歸正常市,債牛繼續,房市分化,美元階段性見頂,大宗底部盤整
我們2015年9~10月看多,11月下旬以來看淡休假著書,2016年1月4日提示休養生息,13日提出A股逐步回歸正常。
隨著匯率短期趨穩、大股東減持新規、注冊制改革預期引導等,A股調整風險逐步得到釋放,市場存量博弈下結構性行情,關注超跌的成長股和優質藍籌,以及供給側改革的主題機會。
未來潛在的不確定性來自:人民幣在中期是否已經貶值到位,會否以及何時第三波修正高估;美股七年牛市,近期是大的頭部出現還是高位調整;國內供給側出清能否實現資金鏈的有序斷裂和化解,等。
經濟再降、物價通縮、貨幣寬松、流動性充裕,利率略降,但考慮到美聯儲加息、剛兌壓力增加等,留意利率下行空間。美元強勢周期,但階段性見頂,中國去產能,大宗再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