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是一種優化的項目融資與實施模式,通常形成“雙贏”或“多贏”格局。這種模式越來越被一些地方政府、上市公司看重。今日本報聚焦已經開展PPP業務的上市公司,希望通過本報的解讀,提供給讀者有益的價值參考。
2014年9月份,《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43號文)發布,提及了“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投資和運營。”這在當時被解讀為將推動PPP模式進入新的發展高度,而此后,先知先覺的上市公司此后陸續公告了參與PPP項目建設、中標等相關公告,僅以今年8月1日至今為例,《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得知,月余的時間里,即有22家公司宣布獲得PPP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自政策推出兩年以來,資本市場的PPP相關企業再度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卻是在最近幾天。對此,券商的研報不約而同地提及,七部委最新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將成為PPP模式發展的催化劑。意見提出,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通過PPP模式動員社會資本,意見“旨在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同時在適當領域運用公共資金給予激勵,利好PPP模式進一步推廣。”
醫院、基建、水務項目皆有
從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情況來看,參與建設的PPP項目,主要集中在醫院、基建、水務等領域,合作方式則多種多樣,有中標項目者,也有合資設立PPP基金管理公司進入此領域者。
財報層面梳理可知,在兩市共有45家公司半年報中提及了關于PPP的內容,不過,《證券日報》記者仔細查閱了這些公告得知,對于PPP項目,這45家公司分成了兩個隊列:一部分上市公司表達了對PPP的看好和PPP對所處行業的影響,另一部分上市公司則直接列出了自己已獲得的PPP項目情況。
業績反饋來看,已有上市公司因為PPP而使業績受到正面影響。中山公用在半年報中稱, 2016年7月公司中標中山市黃圃鎮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中標金額為26274.78萬元。該項目填補了公司在參與PPP市場競爭方面的空白,有利于發揮公司資本、運營和工程建設的優勢,為公司拓展中山市其他鎮區污水PPP項目提供范例。
上海建工在PPP領域也頗有斬獲,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保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項目22個,完成項目投資19.30億元。報告期,公司新簽了安吉經濟開發區新型城鎮化建設PPP項目、都江堰市濱江新區基礎設施PPP項目合同,兩項合同金額達110.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