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知名企業回歸投資視野
在這109只小市值港股中,有很多個股內地投資者都不陌生。
首先,面向大眾的體育品牌認知率最高,特步國際、李寧、中國動向、匹克體育、361度等都是內地體育用品市場的主力。
其次是大型知名企業的關聯公司,如:中國民生金融、上海石化、恒大健康、TCL通訊、酷派集團、花樣年控股、綠地香港、招商局置地、華誼騰訊娛樂、中廣核新能源等。
在港股市場,騰訊可以說是一個標桿,不僅市值大,增長快速,還是恒生指數占比最大的權重股。其實在港股市場,還有眾多小市值的科技網絡股,雖然目前股價有所回落,不過在之前一段時間就被深港通預期炒作了一輪,加之內地投資者也偏好新興產業,因此港股小市值科技網絡股絕對值得關注。
在上述109只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分股里,網龍、IGG都是從事網游及互聯網相關服務的科技公司。天鴿互動(01980,HK)則從事目前很火熱的在線直播業務。
勘誤篇
滬港通經驗告訴你:交易深市AH股要擯棄這些執念
每經記者賈麗娟
深市AH股盡管有多個方面與滬市AH股不同,但同屬兩個市場的互聯互通,滬港通開通前后的市場表現,或許對深港通有一定借鑒意義。而了解一些已經被滬港通證偽的“執念”,能讓投資者在投資深市AH股之時,少走一些彎路。
執念一:AH差價會縮小
在滬港通開通之前,不少投資策略都建議投資者關注相對于H股有折價的A股,其投資邏輯是:A+H股兩地上市的股票,理論上應該同股同價,AH股價差會逐漸縮小。
事實上,滬港通宣布當天,高折價的A股確實漲幅明顯,折價在20%以上的股票,包括海螺水泥、鞍鋼股份、濰柴動力、中國鐵建等,當天幾乎都接近漲停,投資者難以參與,后續又在兩三個交易日后開始回落。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買入而是追漲買入,反而會成為接盤者。
廣發證券研報將滬市AH股劃分為三組:低折價A股(折價0~10%)、低溢價A股(溢價0~50%)和高溢價A股(溢價超50%),其追蹤結果顯示,臨近滬港通開通前兩個月,高溢價的A股組合成為表現最好的一類股票,而高折價A股組合反而成為表現最差的一組。將時間拉得更長些來看,滬港通開通后1年內,無論是在牛市時期還是股市大跌時期,折價A股組合的走勢都不如溢價A股組合。事實上,高溢價的A股組合反而是走勢最好的一組。
而滬港通開通一年后,AH溢價指數從102上升到142,也再一次證偽了“AH差價會縮小”的投資邏輯。因此,在深港通消息落定后,多數機構對于AH差價收窄并不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