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二:現實應用難題重重
——交通設施不匹配。比如巴鐵這么高,遇到立交橋怎么辦?這不是把立交橋挑高就能解決的,因為公路上下橋的坡度是有一定要求的,那么是不是整條公路都要重建?
——對交通規則是個挑戰。大車肚子底下跑小車看上去很美,但是兩個交通系統放在一起問題就來了。到了交叉路口,大車與小車的行駛方向不一致怎么辦?小車在大車肚子底下是沒有辦法改變行駛方向的,甚至連變換車道都成為了一件相當危險的事。
除此以外,大型車的啟動速度一定比較慢,那么當一輛巴鐵需要轉向時,所有的車輛都要停下給它讓路,一定會造成擁堵,這時候巴鐵的實際效率就大大地打折扣了。
——重量巨大。巴鐵設計載客1200人,以每個人加行李重75公斤計算,再加上鋼制車體本身重量,巴鐵載客運營時總的最大重量超過100噸,相當于重載火車,如果考慮到雙向車可能在橋上重疊的情況,那么幾乎世界上所有的立交橋都無法承受它的重量。
——巴鐵身長60米左右,轉彎的問題怎么解決?公路不可能像鐵路那樣有大弧線式的轉彎,巴鐵體量這么大,小半徑轉彎就成了問題。實際上,大型車在轉彎的時候,前輪與后輪所劃過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半弧。對于完全自由的橡膠輪車這當然不是問題,但是對于要求每個輪子都不能出軌的巴鐵這就成了問題。
——安全問題。巴鐵上面人員密集、距離地面2米多高,一旦出了事情,比如火災、交通事故,乘客逃生就非常困難。如果把整個車廂放下,下方有其他車輛,后果不堪設想。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吳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認為,這種項目涉及公共利益,涉及的風險誰也說不清楚,必須要有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評估。
上面的兩點還只是技術和應用層面的質疑。但下面的質疑會讓你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