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盡管發展勢頭迅猛,但體量仍然不足傳統汽車的1/40,傳統燃油車仍占主導地位,短期內產業格局不會出現大的改變。在新能源汽車的熱潮下,海歸專家們選擇回歸理性,圍繞傳統燃油車展開探討:多年直線追趕后,我國傳統燃油車技術水平離合資品牌還有多大差距?還有哪些領域值得深耕?
某些技術領域自主品牌已是標桿
“我們的傳統汽車技術基本趕上了國際水平,同級別的車,自主品牌在造型、內飾方面已經可以和國際車企同臺較量、一爭高下。”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對近年中國汽車企業的進步感受頗深。他說道:“在和外資企業高管聊天時,某韓系品牌副總裁直言,中國品牌進步很快,比如吉利博瑞在很多方面都可作為合資企業的標桿。”
近年來,以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發展勢頭迅猛。“吉利2016年銷售70多萬輛,這不僅是量的變化,更是質的飛躍。中國自主品牌以前靠對標大眾、豐田、沃爾沃來開發自己的產品,始終處在跟隨的狀態。現在,除了跟隨,中國品牌還需要在細分市場做標桿,做到領先。”浙江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胡紅星直言,正是看到了中國品牌的轉變,看到了中國企業家的國際視野,三年前毅然選擇進入中國車企繼續自己的汽車夢。
據胡紅星介紹,目前很多自主車型的智能化配置已經超過合資品牌。隨著四大人工智能平臺的建立,以及百度、科大訊飛等互聯網企業的加入,我國在智能網聯方面的發展有機會走在世界前列。
據統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歸人才投身到零部件行業,從事前沿技術研發工作。來自于零部件企業的海歸專家認為,和過去不同,國內很多發動機企業的制造水平已經和國際先進水平相當,無論是技術含量還是能耗、排放、性能等方面都毫不遜色,有些指標甚至領先合資品牌。上汽技術中心總監徐政表示:“我們所開發的發動機的技術含量、性能指標等絕對不比國際零部件供應商開發的發動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