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ST個股“奮力”扭虧
分析人士認為,被冠上ST或*ST頭銜的公司擁有較大動力改善其基本面窘迫現狀從而順利“摘星脫帽”,事件期內的投資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公司自身經營情況好轉,主營業務實現盈利。交易機會在于業績改善向市場傳遞估值修復信號。二是重組、借殼或資產注入改變經營業務以實現盈利。這種“另起爐灶”的方法獲得市場再次定價機會,一旦成功便漲幅明顯。三是通過債務重組、資產處置等手段為公司減負,保留干凈的殼資源。在實現當期凈利潤扭虧的同時,短期穩定的現金流可能有助于未來主營業務發展。
在目前10家預告扭虧的ST個股中,除5家預計2017年度凈利潤可能為盈利外,剩余的5家扭虧原因各不相同。例如,*ST德力披露,公司收到鳳陽縣財政局撥付的貸款貼息2139.785萬元、節能減排專項補貼1777.97萬元、納稅獎勵2173.9萬元,補助資金共計6091.65萬元。
除政府補貼外,也有依靠“甩賣”資產實現扭虧的公司。例如,*ST三泰預計,今年凈利潤為2.6億元到3.4億元,但主要系轉讓我來啦公司部分股權取得投資收益,子公司維度金融業績增長及上年末轉讓虧損子公司三泰電子股權所致。
有部分公司依靠自身公司產業周期變化而實現大幅盈利。例如,*ST鄭煤在三季報中表示,報告期內,由于國內煤炭價格較上年同期有大幅上漲,公司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已實現扭虧為盈。預測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末,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相比將有較大幅度增長。
隨著ST個股“奮力”扭虧,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方面會帶來更多“脫星摘帽”機會,但仍需警惕純粹性的“保殼”行為。
炒作邏輯遭遇強監管
從9月初至11月27日,ST概念板塊跌幅超過11%,整個板塊股價表現均十分慘淡。從11月初至今,在整個ST板塊的77只個股中,僅有14只股價上升。
對今年ST板塊的慘淡表現,深圳一奉行價值投資理念的私募人士表示:“這些ST個股就是垃圾股,投資他們本身就是一個較為畸形的行為。今年以來,市場風格發生太多變化,他們表現慘淡是很正常的,純粹炒作概念那不叫投資。”
除市場風格的變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ST炒作邏輯中的“退市概率+摘帽預期”都在遭遇著巨大的“危機”,這對眾多的ST個股而言可謂是雪上加霜。
一方面是退市概率正在加大。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此前表示,將持續改革股票發行、退市等制度,進一步健全優勝劣汰機制;積極引導各類投資者有序入市,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
另一方面,監管層正在打擊年末突擊調節利潤的行為,滬深交易所近期頻頻就相關事項問詢上市公司,包括資產出售的交易動機、會計處理的合規性等,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監管。
東方財富證券報告表示,近期證監會層面已反復發聲,強調要改革退市制度,此前還表示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財務類指標。這彰顯出證監會將鐵腕執行退市機制的決心。預計ST板塊將全面承壓。記者 吳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