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ST個股面臨業績“大考”,多家公司為保住上市資格殫精竭慮。業績轉正的ST公司有望摘帽,在市場上往往會引發一波交易機會,有專業人士正盯著這一塊“肥肉”。
對不少熱衷于概念炒作的小私募而言,年末潛伏“脫星摘帽”概念股已成為其一大制勝法寶。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今年市場風格頻頻變化情況下,炒作概念股難言樂觀,尤其是在監管從嚴背景下,ST股“摘星脫帽”的炒作邏輯正發生變化。
小型私募潛伏ST股
“對ST板塊,幾乎每到年末和年初都會有一波像樣的機會。ST板塊公司自身質地都比較差,最大魅力是預摘帽股票漲得猛。”深圳一小型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他仍是依照往年經驗,布局幾只業績有望轉好的ST股。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5家ST個股披露2017年報預告,其中順利實現扭虧的達10家,另外還有數家公司雖然表示年度利潤仍不確定,但從其前三季度凈利潤看,全年實現盈利并非難題。這一數據也意味著,在目前的77家ST個股中,明年有多家ST股可能會實現“摘星脫帽”,這對部分提前潛伏ST股的資金而言顯然是利好。
被實施ST的股票往往存在較為嚴重的財務問題或其他異常狀況,存在被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風險,投資者在交易時往往會避開此類股票。但是,當上市公司上述異常狀況消除后,公司應在董事會審議通過年度報告后及時向交易所報告并披露年度報告,同時可申請撤銷對其股票實施的退市風險警示。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ST股票“摘帽”是利好,諸多資金均試圖潛伏其中挖掘超額收益。
近年來,高風險ST股票一直受投資者追捧,這類公司一旦被暫停上市甚至退市,投資者面臨的損失是巨大的。從歷史數據看,2016年第四季度,ST概念板塊漲幅達10.1%,大幅跑贏大盤指數。
安信證券報告表示,這些被冠上公司業績差標簽的個股如此受市場關注,可大致總結為“退市概率+摘帽預期”。從退市比例上看,2010年至2016年間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股票總數為239家,年均達30-40家,但是近幾年真正退市的股票只有幾家,有些年份沒有出現股票退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