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印股份在完成湖南紅太陽演藝100%股權的跨界并購后,僅過一年便宣告剝離,這種追逐熱門資產卻淺嘗輒止的做法引發深交所關注。今年以來,隨著并購重組落潮,“裸泳玩家”現形,跨界并購尤甚。特別是很多跨界并購盲目追逐熱門資產,卻因并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被拖入巨虧窘境,甚至引發股權質押危機,“始亂終棄”成為勢所必然。
業內人士表示,跨界并購作為上市公司業務轉型的手段無可厚非,但盲目追逐熱門資產,迎合二級市場炒作的跨界并購則成為上市公司持續經營的潛在風險。同時,從近兩年來的統計數據來看,跨界并購過度繁榮,使并購重組呈現“亞健康”的狀態,而“盲目跨界并購”更是成為監管層遏制和打擊的重點。
遏制盲目跨境并購
“并購重組本來就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要允許一定的失敗率。通過跨界并購進行轉型也存在試錯空間,把不合適的資產再轉讓出去,本身就是資產優化配置的過程。但是,不能為了追逐熱門行業或迎合市場炒作而盲目跨界并購,而一定要與公司長期的戰略規劃和自身的能力相匹配。”北京某上市公司高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跨界并購特別是向影視、游戲等熱門行業的跨界并購,雖然一直為市場所詬病,但是監管層并沒有采取明令禁止的態度,很多跨界并購也在正常進行。但是,對于盲目的跨界并購,監管層則已明確表示將“重點遏制”,由此而折戟沉沙的案例不在少數。
在今年3月24日舉行的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鄧舸表示,證監會將進一步加強并購重組監管,及時分析研判并購市場的新情況、新問題,完善規則,重點遏止“忽悠式”、“跟風式”和盲目跨界重組,嚴厲打擊重組過程的信息披露違規、內幕交易等行為,更好地引導并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抑制“脫實向虛”。
對此,交易所加強了對跨界并購合理性的關注力度。今年11月,上交所就山東華鵬跨界并購事項發去問詢函,第一條便指出上市公司與標的資產主營業務存在較大差異,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具備標的公司所處行業運營經驗,是否具備人力、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相關儲備,結合公司應對跨行業經營風險的具體措施,對跨行業經營的相關風險作充分分析和提示。
同時,在并購重組說明會中,跨界并購的合理性也是被提問的重點。在今年11月的中葡股份重組說明會上,投服中心便提問稱,公司所處葡萄酒行業,而標的公司所處碳酸鋰行業,碳酸鋰也是近期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熱門題材,具有高估值、不穩定等特點。在盲目跨界并購成為監管重點的背景下,公司跨界并購的原因和合理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