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改革仍無窮期
對于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意見》視為改革的政策底線,不容許突破,“必須得到充分體現和保障,不能虛置”,更強調了農民集體的作用。
葉興慶也曾表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是必須堅持的底線之一。他對本報記者說,改變農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質,所產生的新問題恐怕比其想要解決,或者可能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樊明對本報稱,要評價這次土地改革,就要既看過去,又要看世界。所謂看過去,就是與過去比是否在改善;所謂看世界,就是看能否參與全球競爭。落腳到“三權分置”,跟過去比較,應該肯定這是一項比過去有進步的制度安排,但是這種寄希望于建立在土地集體所有制基礎之上,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模經營,可謂是世界農業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制度安排,問題在所難免。
他說,這是一個全球化不斷向前推進的時代,農產品(000061,股吧)市場全球一體化也正在不斷形成。這就意味著中國的農產品將更多地參與到全球競爭,而背后是農業制度的競爭,包括土地制度。西方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是建立在私有土地基礎上的家庭農場,要是按照中國的理論來解釋的話,是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合一”。這種制度安排的好處在于,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克服了土地租佃制度的諸多問題,如經營土地的短期行為;家庭農場就意味著經營者與實際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合一,避免了集體勞動的低激勵和管理成本問題。
針對此,樊明疑慮道,土地制度“三權分置”下的中國農業目前面臨的一些困難,在當前的土地制度框架下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有些具有制度的內生性。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土地制度改革仍無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