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網站發布了《廣州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通知。內容中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廣州市設立或參股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經營范圍。
通知內還提到,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建設期貨交割庫,加強期現貨聯動,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支持各類交易場所與期貨交易所加強合作,實現期現貨市場聯動發展。
外資期貨發展迅猛,業務開展各具特色
(資料圖片)
財聯社查找證監會官網名錄后發現,目前廣東省內共有8家期貨公司,其中摩根大通期貨公司為國內首家全資外資期貨公司。
在期貨行業的發展史上,荷蘭銀行曾與銀河期貨建立國內首家中外合資期貨公司,還有一家中信新際期貨則是外資新際集團與中信華東一起成立的,不過后續兩家公司的外資方均已退出。
目前,瑞銀證券旗下瑞銀期貨、高盛集團的戰略合作伙伴乾坤期貨,以及摩根大通期貨三家外資公司在行業內發展迅速。根據媒體報道,其中,摩根大通期貨在棕櫚油,乾坤期貨在PTA、鐵礦石等品種上代理的客戶持倉量居前,瑞銀期貨則是在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上的份額大幅提升。
在股權背景方面,J.P.MorganBroking(HongKong)Limited持有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100%股權;瑞銀期貨為瑞銀證券全資子公司,瑞銀證券又是中國首家外資入股的綜合拍照證券公司,乾坤期貨則是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持有4.9%的股權。
期貨行業競爭將加劇
一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表示,許多外資金融機構都已在國內具備QFII/RQFII的資格,同時監管方面對于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放寬尺度也越來越大。這些外資期貨公司在境外衍生品市場經驗豐富,現在國內也有許多期貨品種在走出國門,這無疑是外資期貨公司擅長的,未來國內期貨業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不排除會有劇烈的整合重組。
此前,高盛公司高管JamesBusby向媒體表示,針對市場規則和其中細微差別的投資者教育工作非常重要,高盛的客戶遍布全球,高盛著力發展自身的中國期貨市場業務能力,服務聚焦于高水平的信息技術能力和風險管理,以幫助客戶參與中國市場。
全球投資者希望投資的理想市場不僅需具備價格透明度,也應具備良好的風險和違約管理機制,營造安全公平的市場環境。JamesBusby稱還表示,中介機構應實時監控客戶交易活動,也要確保其規模與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和適當性要求相匹配。未來將有更多中國投資者交易境內、境外期貨產品。從國際機構的角度而言,期待能夠進一步明確期貨交易凈額結算和擔保品可執行規則,境外機構在境內展業的具體要求。
本文由財聯社授權“匯通財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