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2月21日訊隨著大米進口國增加采購以補充庫存,并努力遏制食品通脹,作為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泰國今年的大米出口量有望創下四年來最高水平。
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名譽會長ChookiatOphaswongse日前表示,由于貨幣疲軟提高了(商品出口)競爭力,且中國等國希望在農歷新年假期前重建庫存,今年泰國大米出口量可能會攀升至800萬噸。
800萬噸的預期大米出口量高于泰國今年750萬噸的出口目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強勁出口反映全球糧食擔憂
泰國強勁的大米出口反映了全球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以及印度等主要大米生產國產量的下降。
在俄烏沖突限制黑海糧食供應后,今年小麥和食用油等基本食品的價格一度創下歷史新高。
這在全球引發了一波食品保護主義浪潮,多國政府出臺了限制出口的措施以確保國內食品供應。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便是采取此類措施的國家之一,這為泰國增加大米出口提供了契機。
印度向全球100多個國家供應大米,孟加拉國、中國、尼泊爾和一些中東國家是其最大的客戶。該國占全球大米貿易的40%。
盡管今年3月小麥價格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但作為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大米價格相對穩定,有助于抑制食品通脹。因此,一些國家從昂貴的小麥轉向更便宜的大米,以控制食品成本。
印度尼西亞是進口大米以增加庫存并抑制通脹的國家之一。印尼國有谷物收購機構Bulog正自2018年以來首次進口大米,其中20萬噸來自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緬甸。
Chookiat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泰國今年受益于印度限制出口的舉措,也受益于伊拉克重返市場。
“各國一直在進口更多大米以建立庫存并壓低國內價格,”Chookiat表示。“今年泰銖疲軟以及我們較低的價格提高了我們的競爭力?!?/p>
Chookiat指出,今年泰國大米最大的單一買家是伊拉克,已購買了150萬噸。出于質量擔憂,伊拉克在2013年后停止進口泰國大米,直到去年才恢復進口。
明年泰國大米出口料保持在相近水平
Chookiat表示,明年泰國的大米出口量可能會保持在相近水平。伊拉克的需求應該會持續到明年,對印尼的出口也可能會增加。泰國應該會有充足的供應。
美國農業部認為,來自于印尼的需求有助于將泰國2023年的大米出口量提高到850萬噸。考慮到伊拉克的強勁需求,美國農業部已經將今年泰國的大米出口量預估提高到790萬噸。
本文由財聯社授權“匯通財經”轉發